大清第一女官的吸引力,说不定还比不上花魁游街。
至于赛文,这边可能十天半个月就办一次。
靳驰看得更透彻:“不只是排外,简直是一种无形的文化霸权。除了官刻书籍,极少有北方著作能过江,而江宁刊印的书籍却在北方广为流传,以至于现在文人想出书,就得来江南,最好来江宁,找点石书局。”
北方著作过不了江,主要是因为江南人瞧不上北方文化,说到底,是瞧不上满人文化。
在他们眼里,满人就是蛮人,蛮人怎么会懂中华文化?
北方已经沦为宣扬正统的道场,江南是文人心中最后的净土。
北方人想踏入这片净土,简直难如登天,更别提做主流思想的引导者。
简直是痴人说梦。
可是,我必须得在江宁打开局面,不然大清周报过不了长江,影响力太小了。
该怎么做呢?
五文钱一碗的鸭血粉丝是我穿越以来吃过最好吃的东西!
骨汤浓郁,鸭血q弹,粉丝和豆泡吸满汤汁,额外加进去的卤鸭脚一嗦就脱骨……
可惜吃着吃着就犯愁。
“大人曾说,只要能有助于巩固皇权,创刊不难。可在这里,皇权支持不是优势,如果打上官刻的烙印,只会遭人嫌弃。”
看来找官员站台这条路也走不通。
我和靳驰分析来分析去,发现有一条坎坷但可行的道路:先在本地创造一个贴合江南文化的副刊,做起来之后,再引入主刊。主打一个,润物细无声。
根据江南的特色,我对副刊的初步设定为商报,主攻经济和风月。
靳驰双手赞成,只是很没有信心。
他觉得我的名气和后台,在这里起不了多大作用,甚至可能会起反作用。
“怎么会?!我顶多不能走到台前去招揽,但幕后有很多工作,比如招人、拉赞助、找印刷厂、找经销商……每一步都得用到我的身份和人脉。”
他小声反驳道:“可江南官场自成一派,好像不怎么买京官的帐。大人还在天津得罪了很多江南士绅和商人。”
“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江南官场也不是铁桶一个,我在这里,已经有朋友了!”
靳驰惊讶道:“这么快?是谁,能为大人助力吗?”
我朝他挑挑眉:“江宁织造局的织造郎曹頫。”
他皱眉道:“据我所知,曹家在江南的名声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