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斯在信中说,这个主意是老缅出的,他还想给秋女士和安德烈举办婚礼,为的就是让安德烈名正言顺地跟秋女士回大清搜集情报。他们绝对没想到,安德烈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他在北京那两年,差点把大清未来的皇帝气死。
秋女士拒绝了婚礼,但为了能顺利签署合约,答应把安德烈‘收房’,并带回大清。
第三个文献资料,就和这个单方面的‘赐婚’有关。
安德烈的后人,在他给自己建造的城堡——苏沃洛夫宫里,发现了一封叶卡捷琳娜写给安德烈的信。信中表达了她的歉疚和不舍,还说,即便他成了别人的丈夫,也不影响自己对他的爱,期待他早日归来再续前缘。
看到这封信,我一下子就明白了秋女士回国之前的顿悟。
就……她在圣彼得堡待了七个多月,见识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大清,也不同于现代的社会形态。
上流社会开放包容,有无数个社交场合把男男女女交织在一起,法律和道德完全为利益服务,只要不打破表面的和谐,私下里任何光怪陆离都可以被接受。
大臣会把自己的妻子送给皇帝,也会和皇帝的情妇相爱;老缅对彼得忠心耿耿,却早就和皇后暗通款曲;皇后深爱彼得,政治上依赖老缅的支持,同时渴望年轻热情的安德烈……
他们在情感和欲望里沉沦,却又神奇地利用彼此的情感和欲望谋事。
在这里,权力似乎只是满足人欲的手段,而不是目标。
单从叶卡捷琳娜来说,她很容易,非常容易醉心于爱情,她对每个男人好像都是真爱,愿意为他们伤心,流泪,生孩子,甚至关心照顾他们的妻子、情妇,给他们权力和金钱。
在我们的认知里,爱情是排他的,但你能说她这不叫爱吗?
这种博爱,堪称伟大。
叶卡捷琳娜二世更是如此,她一生有过三十多位情夫,爱情让她保持旺盛的精力,情夫为她镇守朝堂、拓展版图。
对我们来说,这很难理解,但秋女士结合自己的经历得出了一个结论:只有把情感和欲望放得很轻,才能不被其所累。
通俗讲,就是别把它当回事。坦然接受,不畏失去,畅快享受,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