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因为他们这次是办完喜事第二天就办丧事,很多的事情就是比原先简单了一些也节省了一些。
如果是一般人家喜事完毕了,主家肯定会剩下很多的肉和调料那些,甚至包子花卷那些。到时家里的亲戚们走的时候,大家肯定会装一些的。甚至那些完全没动的烟酒肉和蔬菜那些,左邻右舍大家来帮忙的,也会在第二天来拿自己的东西,或者当天走的时候,都下意识的带一些回去的。
但到了沈家这边,因为这边喜事刚刚办完,很多东西大家都还没有拿,也没有分。所以很多的东西,都算是彻底两次利用了。
甚至什么人该去端盘子,什么人是迎客的,什么人在厨房帮忙。什么人负责给宾客上茶,什么人负责劝酒待客。什么人是最合适的记账先生,什么人负责看着主家的东西,负责管理临时小库房。这些所有的一切,都是直接按照之前办喜事时安排的继续来的。
就是第一天时,女人们开始赶快做真正的孝衣和孝帽了。
还有找念经师傅时,因为沈家村没有那样的人,大家费了一番功夫找。
还有办丧事屋子的挂饰都要重新安排,所以大家第一天过来,也重点收拾一些。
一切看着好像了节省了一些时间,但因为办丧事需要的各种食材都需要赶快再采购一点。男人们在家里办丧事的同时,还需要去外面大冬天的破土挖的墓坑,一切又显得那么紧急又急迫。
这些所有的事情,都不需要沈春花帮忙。
农村就是这样的地方,在这个地方女人没有继承权,女人甚至都不能提前出现在墓地了。出了大事,大家找商量的人,基本都是找男人商量。
就是先找沈三林商量,之后是沈二林,再往后甚至是赵麟,最后见实在没人了大家才找沈春花。而大家会找她,却不去找她两个婶子。也是因为她现在情况特殊,勉强算是沈家大房的,所以大家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才找她的。
在农村,甚至男人女人的孝衣都是不一样。
像是办丧事时,给老人磕头,给宾客回礼,还有在外面顶白布走丧时的站位次序,这边都有严格的安排。
这边大师傅念经时,是先叫沈老二,再叫沈家老三,最后是赵麟。然后是沈家二嫂,沈家三嫂,再往后才是沈春花的。
甚至摔盆子什么的,根本就没有沈春花的事。
不管平时,沈爷爷有多疼爱沈春花,但在别人眼里她毕竟只是一个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