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沈大佬心软归心软,忽悠不手软,就续道:“很简单,写戏。”
其实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流行剧种,越土味越俚俗越乡音就越容易打动老百姓,引发共鸣,所以,要让大家形成卫生习惯其实也很简单。
妖魔鬼怪为什么可怕?
因为它活了。
活了,有形象了,就显得可怕了。
同样的道理,“病毒”也可以拟人。
“细菌”什么的如今很难理解,但是病毒这个词儿其实就很给力。
所以,写一个接地气的戏,比方说一个懒婆娘没打扫屋子,病毒就从灰尘里头慢慢长大,来一个狰狞恐怖的形象,把全家人都染上了,又比方说一个大老爷们自觉得龙强马壮,身上跳蚤从来不管,天天嚷嚷有的是血让它喝,结果一朝病倒,多强壮也死了,还连累了整个村子。
总之,要接地气,唱词要浅显直白,朗朗上口,最终可以形成卫生歌,让人顺着歌都知道如何做,比方说个人的“勤洗澡来勤换衫、饭前便后要洗手”,比方说家里的:“被褥勤洗换,角落勤打扫”
当然了,要把这些习惯,都渗透进戏里,又能写的有趣,让大家能记住,本身就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第309章 是不是都在糊弄朕
沈昼锦的想法是,在要点不变的情形下,每个地方都可以进行修改,加一些本地的土话,然后由各地的县太爷和文会,去找戏班子在本地传唱。
让他们修改,主要是让大家更有积极性。
毕竟本地的文人,本来就属于跟本地联系最紧密,跟百姓都沾亲带故,又隐隐权威的那一拨人……但又不能过度修改,因为这些半成不成的文人,在这种事情上,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忍不住炫技。
一旦被他们搞成了炫技,卖弄文笔,硬加典故这样,百姓就听不懂了。
而这种方式,又不好太硬性的去要求他们,所以,太子需要先写出这么一版,就要文笔极其浅显,风格极其鲜明,极为接地气,明明土到爆,却又好到爆的一篇来,给他们打样。
要知道,如今的文坛,是不流行土味文章的,所以你必须文才足够好,才能吸引到尽量多的人,引领起新的潮流。
沈昼锦详细说了,太子缓缓点头。
霍凌绝慢慢走过来,道:“为何不做成倡议书这样?有人出面倡议,号召文人帮忙?”
沈昼锦道:“我想过,可是谁能做这个倡议人?‘但求’的名气还不够大,所以若是‘但求’来倡议,那其实跟直接做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