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页

说真的,这年头,这么一大笔生意并不好做,就光运输就很麻烦,本地小镖局根本接不了这么大的单子,范年是先去了府城,找了镖局,然后又在本地雇足了驴车,慢慢的往那边拉。

唐时锦帐上打了折扣,一文没让,但是交货的时候,又多送了二十坛酒,也算是让了二百两银子。

然后她从桃家护院里头挑了四个过去收帐。

其实这年头,一个帐欠好几年是常事,但是关系户对关系户,唐时锦明说了有多少银子办多少银子的事儿,所以想他们应该也不会赖帐的。

倒是杨云天,按说三千斤是不能打折的,但唐时锦帐面上没让,私下却仍是按九折收的,也算是照顾关系户了。

至于方子,唐时锦直接跟范年说了:“这方子,我只跟范老板换一个名字。”

范年这种老狐狸,哪能不知道他的意思,她想知道他收买的是酒坊的什么人。

如今事情都办成了,他当然犯不着给他保密,就笑道:“好说好说,此人名叫周有粮,与你们同村。”

唐时锦便把方子给了他。

这种事情,真说禁,也禁不了,但也不能不管,必须杀鸡儆猴。

她就直接交待给了杨鹏霄,周有粮两口子都在食坊,当天就把人赶了出来,这两人就是本村的人,自己心虚,也并不敢闹腾。

两口子简直悔绿了肠子。

因为他们也只拿了二十两银子而已,不说两口子半年就能赚出来,最关键的,孩子上学堂,光束脩多少银子了,他们怎么就糊涂脂油蒙了心,办出这种事来呢?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大局。

范年只是一个开始。

陆续又来了几家,想越过杨家直接与她合作。

倒不是买酒,是要买五香肉肠。

但凡是茂州本地的,唐时锦都直接让他们找杨家,而不在茂州的,则知会了杨家,单独签了,交货日期大多定在十一月十五和腊八左右。

因为当时两家的契书写的就是“茂州”,所以也不算违契。

这边签着“预售”协议,杨鹏霄那边,也着手准备再次招工了,因为十月还算农忙,所以人不多,本地和府城陆续铺着货,然后大量采买调料和肉猪,准备着一进十一月,就开始加班加点的大干。

值得一提的是,调料园已经有不少调料可以用了,但是唐时锦怕新换了调料,对口味影响太大,所以没准备把这些调料用在肉肠上,她准备攒一攒,明年再考虑开发新项目。

只有像葱、姜、蒜这类不能久放的,她准备让郑夫人尝尝,卖给她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