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必安点了点头,两人往前走了一段,结果又有一句诗……然后两人下意识的就找第三句,然后就在一处拐角找着了。
顺着这条路往前,就找着了一家小摊子,招牌上写着“什锦豆腐涝”。
正好凑成了四句诗。
这摊子就立在一户人家门前,外头靠墙摆着几张桌子,已经有人坐在那儿吃着了。
这什锦豆腐涝,又叫“都不老”,里头光各种佐料就有十来种,什么木耳小葱菜丁虾米……一眼看过去,白生生的豆腐花浮动在黄亮亮的汤汁中,上头洒着各色的酱料,油香扑鼻,叫人一看就口水直流。
唐时锦过去要了两碗豆腐涝,又要了三份牛肉锅贴。
一起吃了几回饭之后,她就发现,江必安早饭吃的特别多,反正这牛肉锅贴她也就吃两三个,其它的他全都能吃光。
坐下之后她舀了一勺一尝,顿时满足的哼了一声。
豆花鲜嫩,汤汁鲜浓,酱料醇厚……这味儿绝了!
唐时锦搅了搅,连喝了几口,又挟了一个牛肉锅贴。
在北方有些地方,锅贴是一种面饼,但是在这边,锅贴是一种煎饺,这牛肉锅贴,底儿煎的酥脆,上头还是软的,一咬下来,牛肉的咸香就溢了出来,满口生香。
唐时锦点了点头:“好好吃。”
她把一个锅贴吃光:“必安,这几家中这家最好吃,对不对?”
也就这会儿,她能正经的叫一回他的字,江必安只嗯了一声,并没抬头。
第515章 不知道才怪
江必安平时做事利索,吃饭也快,但唯独吃早饭的时候,吃的比较斯文,也很慢。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唐时锦觉得,他应该是很享受早餐这个放空时间的。
所以她也没打扰他,自己吃完了,就东张西望。
这边似乎是一个夫妻店,外头坐着一个四五十岁的妇人,现场做牛肉锅贴,但是这豆腐涝,却是一个大叔从里头做了端出来的。
唐时锦就问她:“阿婶,外头的诗,是谁写的啊?”
那妇人似乎已经习惯了被人问这个,笑眯眯的道:“是一个好心的书生帮忙写的咧。这地方拐古,不写诗没人知道咧!”
唐时锦哦了一声。
隔了会儿,那妇人一碗馅料包完,进屋去端新的馅料,旁边就有人道:“小郎君是外地人吧?”
唐时锦点了点头。
那人明显是个知道底细的老街坊,八卦之心按捺不住才搭话的,知道妇人一会儿就要出来,也没多问,就直接道:“刘婆子说的这好心书生,当年可是一个富贵公子!刘婆子是他奶娘,后来他家里遭了灾,他也瘫巴了,一家子只剩下他一个,刘婆子好心接过来养,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