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页

很知趣,很会办事儿。

还是那句话,你想做事,起码要先掌握权限,并不是只有善念就能做成事情的,适当的逢迎让步必不可少。

炎柏葳与有荣焉。

他将折子交还了,抬眼时,就见陈剑儒正看着他,迎上他的视线,也没有回避。

炎柏葳从容的点了点头。

那边赵首辅慢慢的喝了半杯茶,就道:“诸位,自从国公爷到了江南,真真是诸多神迹。”

“正是,”王恂实道:“新粮震惊世人,这丝绸也不遑多让啊!”

“何止!”谢次辅道:“国公爷未入朝堂时,就曾做出‘玻璃’、‘骨瓷’,无不是利国利民之事。”

赵首辅道:“如此,诸位有没有想过,可在江南重立陪都?”

第551章 借花献佛

炎柏葳静静的听着。

瞧,都不用他开口,就只站在唐时锦这边儿的人,就够用了。

几个阁老商量妥了,这才去找元盛帝报喜。

元盛帝果然十分欣喜。

通常无能之人,最喜欢依赖外因,元盛帝现在就是这样的,他深深的觉得,唐时锦旺他。

瞧,他只要一陷入低谷,唐时锦就能弄出什么大好事儿,挽救他的政声,重铸明君之象!

他感动的连连道:“唐卿真乃大庆之福!万民之福!朕之福星!!”

元盛帝是一个很情绪化的人,他感动之下,甚至想给她封王。

然后被大家劝说着暂时放下了。

唐时锦还太年轻,之后谁知道她还能做出什么来?真要是封了王,那以后就封无可封了。

再说了,大庆朝如今还有几个王?

连平郡王都贬了,两个老皇叔也都老朽了,一死之后爵位一降,正二八经的王,居然只余下了卫王爷和边关的靖王爷,两个亲王,一个巴掌用不完就数完了。

唐时锦要再封了王,那全是他们一家子的事儿了。

于是元盛帝退了一步,授其为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为正一品。

这是大庆朝文官之中的最高阶,与东宫三师一样,都是加官,仅次于桃相,大概相当于天子的国策顾问。

并赐了尚方宝剑。

这还是元盛朝上头一回赐尚方宝剑。

余外金银宝物若干,王慎行和江必安,当然也跟着得了不少赏赐,并加恩,其爵位可袭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