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三章 炎帝之女

裁决使 子莫语 2521 字 2024-04-20

“也是。”精卫点点头,自嘲道:“就如同我父亲与黄帝一争,不论谁胜谁负,于世人而言,都是一样的。”

“但这次不一样。”衣亦沉声道。

这个不一样,当然不是指的她投靠莫小川,与当初投靠共工之间的不一样,而是指精卫当选审判长,与那个瞎子当选审判长之间的不一样。

原因很简单,精卫是山海一脉的人,而那个瞎子不是。

这件事情听起来很是匪夷所思。

裁决事务所,乃是山海一脉所创建的组织,精卫作为堂堂炎帝之女,居然会遭遇非山海一脉的竞争对手,而且还无法确定获胜,这真的是,日了狗了……

但今日之局面就是如此。

“即便加上你,我也只能获得洛城和山城的支持,而练北则获得了四家的青睐。”

练北,就是那个瞎子。

本届春城裁决事务所审判长换选的第二名候选人。

精卫的直接竞争对手。

被李浩田评价为,其智近妖。

精卫的这番话听起来让人士气低落,但对于衣亦而言,这却是一件好事。

裁决事务所共有九座,除开春城这一座,尚余八家。

练北得到了魔都、京城、金陵和闽州的支持,未超过半数。

而精卫这边,作为山海一脉仅存的两座裁决事务所,山城和洛城是肯定会为她摇旗呐喊的。

那么,也就是说,还有两家保持了中立。

这两家,便是蓉城与江城!

若衣亦能够拉拢来这两家支持精卫,那么最后的结果至少也能势均力敌!

这件事情当然很难。

因为早在今日换选大会召开前数年的时间之内,不管是练北,还是精卫,都早就对蓉城和江城两家裁决事务所极尽游说之事

现在看来,他们双方都没有能够成功。

衣亦又凭什么做到这一点?

凭她背后有莫小川。

从历史的时间节点来看,是先有了涿鹿之战,然后才有了大禹治水。

还是那句话,在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故事中,几乎都记载了一场毁天灭地的大洪水,那是灭世之灾。

那么,在华夏民族的水患传说中,那场洪灾是从何而来的?

或者换一句话来说,大禹治水中的这个水,是如何引发的?

最广为流畅的一个说法,是因为共工与颛顼不合,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怒触不周山而告终。

也正是因为不周山的崩塌,这才引来了滔天洪水,灭世之灾。

根据中国先秦古书《列子·汤问》中所载:“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淮南子·天文训》中亦有云:“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这两段话翻译过来,都是一个意思。

就是说,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为帝,失败了,于是共工发怒用头去撞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太阳、月亮、星星都朝西北方移动;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湖流水都朝东南方向流去。

这便是大禹治水的前传。

然而,在《山海经》的相关记载中,与共工相争的,却并不是颛顼,而是大禹!

而相柳便是死在了这一场战役中。

战役的地点,是不周山。

正是因为大禹和共工的这场旷古烁今的大战,才毁掉了不周山,引发了灭世洪水的到来。

那么问题来了,所谓真相究竟是怎么样的?

当然,理应以《山海经》为准!

因为这才是山海一脉最客观的典籍!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也可以有第二种解释,便是大禹率军征战不周山,打败了水神共工!

由此引发了第二个问题,大禹为什么要杀共工?

正如之前所说,大禹治水,是发生在涿鹿之战以后的事情。

换句话来说,此时的炎黄二帝已经大败蚩尤部族,一统中原,所以,自然而然的,就会生出一个最为老套,也最为狗血的故事。

君无二帝。

大禹,是黄帝的人。

而共工呢?他是神农氏的后代。

也就是说,共工属于炎帝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