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仙人成为神人之后,天道再会以心境为瓶颈,使得神人不因外力相助,便可轻易提升修为。
“还是师尊教导的好。”
这马屁拍的通天教主,也是脸上泛红,知道此人是大机缘之众,能够今日的修为,跟他还真是没有太大的关系。不过此子继承他的道法,即便没有拜他为师,也算是他半个弟子,故此通天对于这弟子,也是大为器重,不光光是因为仙府背后之人。
“魏央,眼下为师,便传你三界诸般神仙术法,记住莫要纠结,任何一种的神仙术法,尝试用心去体悟,适合你的神仙术法,才是最好的神仙术法。若是你能凝结出,属于自己的神通,那便是大幸之事了。”
当下通天道祖伸手,一点魏央的眉心之处,庞大的信息注入魏央脑海,那三十六天罡变化,斡旋造化、颠倒阴阳、移星换斗、回天返日、唤雨呼风……钉头七箭,自通天教主手中展露,却令魏央有了深层次的领悟。
就拿钉头七箭来说,本是指仙家法宝,妆若弓箭,扎于草人上,配合七箭书使用,可于异地取人性命。
不过在通天教主手中展现,却与原本之意不同,乃是种种仙家法宝,如何操控,如何杀敌,如何防御,这等涵盖天下法宝的信息,尽数涌入魏央脑海,令魏央倒是为之苦笑。
没想到他自认熟知了,手中的几件后天至宝,却在此时此刻,才清楚的知晓了,连一点毛皮都算不上。
如同那六根清净竹,原本乃是天地灵根,有静心、凝神、护灵之妙,因被业力侵染,便连其主都有被反噬之危。
可是在通天教主的口中,这六根清净竹的器灵,根本就是没有被魏央启用,若是启用的话,依然有原本之功,生与死乃是功的体现,六根清净竹其中蕴含业力,当然也有与之相反的功德之力。
而当七十二地煞变化,亦是被通天教主详细演化,令魏央也有了更深的领悟,明白了术法万千,皆源道法其一,本就是殊途同归,何有三十六、七十二之分?
再有魇祷之术,虽然被列为邪魔外道,乃是通过祈求鬼神,或诅咒施行恶事,或致祸于他人,以达祈福于己的目的,但是这何不是大道法术一种,万千生灵本存心境其一,法不同,道不同,却都是以杀敌为目的,便看何人施展,此人又是何为?
见到魏央闭眼领悟,通天教主并未传给魏央他的神通,神通本是与本体契合,若是魏央不能领悟一种神通,只能说此子悟性不足。
可是以眼下来看,魏央显然悟性极佳,非是不能领悟之徒,故此通天教主并不着急,静静的等待魏央再次睁眼。
另外即便魏央不能领悟一种神通,通天教主也会把他的神通,尽数传给对方,完完全全继承他的道法传承。
端坐在乌帝城大殿宝座之上的郑伦,正吞食一把香火珠运转吸收,却听外面一位妖者的脚步声。
这么多年过来,郑伦都能听出三千乌鸦兵,脚步声源自何人?自然知晓来人是谁,微微一笑道了一句:“进来吧,乌金,不是与你说过,来我这不需拘束么?”
“禀乌帝,今日与往日不同,往日咱们为兄弟,今日乌帝已经成为仙帝,当有仙帝的威严。”
那鸟头人身的妖者,闻听郑伦之言,心中也是万分的感动。可是脸上之色,依旧十分的严谨,不敢有半点逾越礼数之举,令郑伦微微摇头,反而对此人也是更为看重。
“哎,你们啊,乌金,你要我怎么说你?这段时日,兄弟们对我心生敬畏,是不是你暗中的警告?你们是我郑伦的兄弟,兄弟懂不?那是并肩作战,可是为对方挡刀之人。怎么我成了仙帝,你们却变了模样?好不痛快,还不如我们在山中隐居,每日切磋来到无拘无束。”
郑伦微微摇首,还真是有些想念以前的生活,眼下这仙帝宝座虽好,但是远不如从前的自由,也许失去了才觉得珍贵,眼下郑伦倒是怀念以前的生活。而从前平静之时,又对这仙帝宝座深深的羡慕,人啊,就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
“对了,你有什么事情禀报?”
郑伦回神看了一眼乌金,见到对方欲言又止,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不仅好奇对方今日,为何会如此的扭捏,与往日决然不同。
“乌帝,据族人探查得知,那妖师宗自上界而归,所率之众尽是北方八宿部众,唯恐,唯恐对我等下手,还请乌帝早做谋断。”
乌金是担心族人,可是又怕这郑伦,认为这是众妖心中已经恐惧,对族人心中生出不满之情。
而事实正是如此,郑伦位列天庭神将,其真正的修为就是仙帝之境,与一众星宿神相比,还是多有不足之处。
而曾经的乌鸦兵,眼下转化为金乌族妖众,其实力也就是仙王,当日与那妖师宗争势,族中便有智者不满,唯恐招惹通天教主的不快,天庭诸神的愤怒,毕竟眼下天庭之中,还是截教弟子占有大半之数。
若是这些人不顾天庭规则,群起而来攻打郑伦,只怕一念之间,眼下乌帝一脉便要被灭,即便日后有度厄真人问责,或是道德天尊为其做主,依然是法不责众,郑伦之死也是白死。
何况那妖师宗道场,眼下便是掌旗之人所设,公然对抗此人,实乃不智之举,唯恐招惹道祖的不快。
再加上刚刚不久之前,众妖得到的信息,那掌旗之人竟然手持招妖幡,显然受到女娲娘娘的庇护。更有昔日妖皇东皇太一,昔日妖师鲲鹏老祖,纷纷出手相助,无非是为了振兴妖族,为妖族争取一线之机。
金乌一族,本就是出自东皇太一,作为金乌族的王者,都选择全力相助此人,如今他们若是对抗此人,难免遭受群妖的口舌,便是东皇太一亦会对其心生不满,只怕日后所行,必定备受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