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没什么。”
当对方道完这一句之后,鬼灵之身已经化为烟消云散,道士微微摇头,伸手收回手中的宝剑,对于这奇怪的鬼灵,真是不明所以。似乎对方就在等他而来,又似乎对方明知不敌,又似乎这就是宿命。
“呸,我云中子乃是上界的金仙,怎么会和这鬼灵有什么宿命。罢了罢了,定是这玉仙醉闹的,以后倒是要少喝一些微妙。”
云中子扫了一眼万山鬼窟,心中依旧不能平静,来到这人间匆匆百年,也该回归上界了,这浮世红尘、精彩连连,虽可修心,却诱之为惑,一不小心便要落入这红尘之中,届时难有成道之果。
纵步踏云,一曲高歌,唱今古,斗转星移、一壶春秋,道云中。一剑、一人、一萧、一酒,真是快慰此生。
殊不知,就在云中子走后不久,一道金光自万山鬼窟流转,隐隐现出一位男子的虚像,冷冷的看向苍穹,口中缓缓的道了一句:“第三世,为鬼。”
说完此言,金光流转消失原地。而就在此时,道德天尊屹立地仙界昆虚山之上,看着神妖混居,巫妖联姻,种族之间的交杂繁衍,所诞生的后代,莫不是不能修仙。
如此一来,时日一久,只怕仙界定是乌烟瘴气,仙人就此断绝,想到此处道德天尊眉头一皱,缓缓的到了一句:“种族不同,当要分类,自今日起,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人有人道,妖有妖法,群类之间,不可相通。”
就此仙界化为三十二方世界,又被称之为三十二天,三十二天各有五帝统御,又有西方二位圣人之下门徒所分,就此地仙界开始演化完整,凡界修道者修为到了极处,便有上界神仙下凡,带入地仙界继而修炼。
因大禹之事,谁也没想到引出舜帝独掌全国,使之虞国权利发生改变,眼下才应了那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只怕是不久之后,这将不是一句空言。
不管舜帝如何而定,大禹继续率众治水,数十年间,大禹有过一丝的放松,自东入北,自北向西,自西向南,若大个虞国,在大禹的交不下,丈量的清清楚楚。
期间大禹被舜帝定婚,与涂山氏女娇定下姻缘,可是在治水之时,三过家门而不入,成为后人口中的一段佳话。
匆然之间,四十余年已过,舜帝一生皆为民众奔波,因大禹治水愈加得利,使得天下区域越来越大,舜帝四处而巡,调拨各方官员,迁徙各方百姓,所有事情都是亲力亲为,终究在苍梧山之时,因身体疲惫不堪、与世长辞。
舜死后,气运加注其魂,被神龙所载,去往上界成为地仙,因大禹被封为王,早已执掌天下,故此帝位顺禅于大禹,旁人对此毫无疑义。
就在大禹为舜治丧期间,舜帝的儿子商均,欲行谋乱之举,沉万兵于虞国都城,好在有后稷等人暗自传报,大禹不愿与商均为敌,故此退位于商均,更是去往阳城避居。
商均登上帝位之后,因品德不良,使之难以服众,天下的诸侯见此,都离开了商均,前往阳城朝见于禹,禹依旧闭门不见。
眼看着天下越来越乱,诸侯大有取代之势,虞国的统治已如落日黄昏。商均终于按耐不住,亲自前往阳城,与大禹彻夜长谈之后,便把帝位禅位与大禹。
商均禅位之后,在天下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位天子,以安邑为都城,国号称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历日,以建寅之月为正月。又收取天下的铜,铸成了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从此九州而定。
禹等位之后,大分天下,以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
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朝政教。
一系列的改制,令夏越加的富饶,权利更为集中。再加上斩杀古越部落酋长防风氏,并暴尸三天。令各地诸侯、方伯胆寒,深知禹的威严,再不敢冒犯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