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白莲教已经大量渗透到了辽东各地的汉人之中,从那里的白莲教众传出来的情报来看,近几个沈阳城里的西域人、蒙古人进出频繁,很显然是在搞事情。
所以这一战,很可能将面临众多老对手的合力一击。
蒙古很多部落一定会帮皇太极,因为他们也欠了大明不少血债,之前试探性地想和大明修好,但都被血气方刚、誓要血债血偿的崇祯拒绝了,所以他们必须和皇太极一起,抗住大明的这波反攻。
西域各国这次被西征军打疼了,之后固然大部分小国会向大明称臣,但也必然会有些许不服气的,以皇太极的谋略,也肯定会去拉拢这些势力。
还有准噶尔那边,西征军已经挥师北上准备去剿灭他们,但如果准噶尔足够聪明,很可能会采取避而不战的策略,因为他很清楚西征军如果找不到他们,就只能退回大明,不会在草原久呆。
这样一来,一旦大明北伐,准噶尔很可能会过来咬一口。
除了这些势力,秦书淮的脑海中又闪过一张张熟悉的老面孔。
赫尔巴泰,那个交手无数次都没办法杀死的老怪物。
若羌的三个红顶高手,据说在若羌被攻下后就无影无踪了,不知道会不会投靠鞑子?
还有年纪轻轻就能一掌击飞沈溪的鳌拜,沈溪说他的天罗十象功若是练到第十层,自己和沈溪联手都未必能赢他,不知道他练到第几层了?上次后金入关好像他没跟来,是不是在闭关修炼?这个历史上的满洲第一勇士,在这个世界会有多厉害?
还有,似乎听说鳌拜还有个师父,不知是何等的高手?
这最后一战,后金阵中的所有高手,应该会不遗余力地全体出动吧?
这一战,不可能轻松的啊!
三月十二,正是花开处处的好时光。
一大早,秦书淮就应召进宫。
一进御书房,崇祯就意味深长地说道,“秦兄,朕已经准备好了,你准备好了没?”
秦书淮轻笑道,“不知皇上说的是什么大事,臣才好知道是准备好了,还是没准备好。”
“呵呵,秦兄也学会装糊涂了!”崇祯揶揄道,“少来这套。你可是大明之妖,朕怎么想的你还不知道?”
“皇上说对了,臣顶多也就是个妖,而皇上乃是上天之子,所以……”
“行啦,今天朕可不跟你贫嘴。”崇祯打断道,“此次哗变,皆因袁崇焕御下不严,统帅无方,朕已经决定罚其一年俸禄,并调他回京降职出任兵部郎中,以观后效。至于他的蓟辽督师一职,自然得挑一个名望和能力兼具之人担任。呵呵,秦兄,你看谁最合适啊?”
这是个无需回答的问句,因为就算去大街上拉个小孩问,小孩都能告诉你这个职位非国公爷莫属。
秦书淮对此是有心里准备的,原因很明显,因为这事发生后崇祯责怪的第一个人就是袁崇焕,而不是祖大寿,这足以表明他想上纲上线,对袁崇焕下手了。
说句不恰当的,崇祯对于此次哗变的发生,怕是有些欣喜的。
为什么这么说?
北伐鞑子,事关大明国运,崇祯显然是想让秦书淮亲自领兵,这样他才可能安心。
但问题是,北伐离不开关宁军,而关宁军的老大袁崇焕身为蓟辽督师,当年崇祯也给了他尚方宝剑,允诺让他带兵平辽的。如果毫无理由地就撤了他,不光会影响关宁军军心,而且对全国各地的其他将领也会有个不好的示范。
崇祯缺的就是个名头,如果没有这次哗变,恐怕他还得费心思去生造一个理由。不过现在好了,有一场“哗变”作为幌子,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撤换袁崇焕了。
至于秦书淮能不能顺利接手关宁军,这个问题崇祯连半秒都没担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