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剑心

另外,前面孙权等人误以为是张角留字的地方,其实就是史子妙留下的,她当时以指为剑,企图以剑法的角度去参悟左慈的文字,可惜没能成功。正是因为史子妙剑意深厚,留下的痕迹颇深,所以这才到现在了还有残痕。

总之,因为担心这块圣地被破坏,史子妙听到消息后,就急忙赶到了此处,却不想阴差阳错之下,正巧被她碰到了一处好戏。更为关键的是,史子妙发现,孙权好像在这里看到了她一直没能真正看到的东西。

前面说过,孙权在地上写画,并不是在照着写字,而是在模仿张道陵书写时候的意,而史子妙,感悟到的,偏偏也是张道陵的意。所以,对地上这块莫名其妙的划痕,史子妙比任何人都确信,孙权一定是看到了!

已经很多年很多年,大概在史子妙当上慈航静斋斋主之后,大概在她学会以心眼看人以后,她就再也没有像现在这么矛盾过了。

大义为公!公,是大汉,公,是慈航静斋。所以很多时候,史子妙做决策,看的不是对错,更不是道义,史子妙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利益,大汉的利益,慈航静斋的利益。

然而现在,史子妙产生了私心。私,是自我的提升,私,是对大道的追求。到了史子妙这种境界,想要更进一步,已经不是能靠努力达成的了,需要看机缘,需要看奇遇,需要看感悟。此刻,摆在史子妙面前的,就是她能更进一步的可能,哪怕只是一种可能,却已足以让她心动。毕竟,今后一辈子,或许再不会有这样的可能了!

······

这边,

孙权轻车熟路,循着来时的记忆,穿越迷幻大阵,很快就回到了一开始的地方。然而,这里的一切,却让孙权无比疑惑。周瑜等人,不在了???

说来可笑,两个目前并无任何实权的人,居然能夸下如此大的海口,张口闭口就是要当皇帝、要给你黄巾什么的。甚至,两人还一度为未来的事,争了个面红耳赤。

张宁愿意对孙权做出那样的承诺,并不单单因为孙权有当皇帝的野心跟魄力,孙权背后孙家的分量,也是张宁衡量的重要参考。现如今孙坚失踪,孙权年龄虽小,但实际上孙权的大哥孙策也同样未成年,孙策激进,一旦他在前线吃了败仗,那么孙家内部的稳妥派转而支持孙权上位的可能性就会变得很大,至少孙权比他大哥要聪明冷静许多。

也就是说,在张宁眼里,孙权是有当皇帝的潜力的,甚至一旦有了黄巾的支持,孙权登基称帝的概率还会更大。所以,张宁才不得不提前为以后做好打算。在这里,孙权说以后当了皇帝,会把太平道立为国教,那以后他反悔了呢?他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了呢?就算孙权很靠谱好了,他的儿子呢?他的后代呢?也能保证他们能继续支持太平道?

所以,张宁必须从规则上,从制度上,保证太平道的长久不衰。当然,这并是张宁所想,而是当初张角就想过的问题。孙权听张宁扯了那么多,大概也听明白了她的意思,简单一句话,就是教派在皇权之上,皇帝的登基仪式都要由教派来主持,颇有种中世纪西方国家的那一套。虽然张宁也说的很明白,不是要爬到孙权头上,而是要孙权同时兼任太平道的掌教,但孙权可不是没有远见之人,他这一代还没问题,但以后呢?长久下去,这皇室岂不是要成为没有实权的傀儡,仅供观赏用?

于是,两人就这样一路争吵了过去,不知不觉,就已经找到了孙权进来的地方,重新踏入了外围的迷幻大阵。孙权不是没有想过,先把张宁骗到再说,但你现在要是连未来的利益都不去争取的话,你还指望张宁会相信你刚才的承诺?所以,孙权不是要争,而是不得不争!

一路上,玉儿默默的看着无比投入的孙权,想了很多很多。之前,玉儿也有想过把孙权推上那个位置,但,随着跟孙权的感情渐深,玉儿逐渐变得不忍心去伤害孙权了。可今天,发现孙权居然自己就有当皇帝之心,并且还很强烈的时候,玉儿的心也重新燃了起来。孙权想要称帝,他面前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是孙策!

······

另一边,

“耽搁了不少时间,我们该跟上去了。”管亥对李儒说道,“万一孙权使诈,留圣女一个人,我可不放心。”

李儒摇头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