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孙策的厚望

“百战百胜,将是对敌人最大的震慑!”

孙策话音一落,现场皆惊,所有人都想象不到,孙策居然对孙权报以这么高的期待。这已经不仅仅称之为期待了吧。就是孙策自己,精通孙子兵法更甚其父,那也从来没做到过百战百胜!此时,孙策居然寄希望于孙权,岂不是说他认为孙权的才能更在他自己之上?!

不管孙策是真的高看孙权,还是只是说说漂亮话而已,但至少可以确定一点,孙策看起来不像是在开玩笑。所以,孙策的目的,是要把孙权包装成一代传奇,让孙权从出道以后,就不遭遇任何一场败仗。那么久而久之,孙权这个名字就将是对敌人最大的震慑,敌军光是听说对面的将领是孙权,估计立马就会失了交手的胆魄。将军是这样,士兵更是这样!就像没有人会在一丁点胜算都没有的情况下,还跑去赌博一样;没有人在铁定要吃败仗的状况下,还愿意去打仗。

“百战百胜?大哥,你还真是看得起我呢。”孙权无奈苦笑,这可不是一般大的压力呢。不说他的技能只是容我三思,就算是容我三百思,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的手段也都是没用的。

“哈哈哈哈,有点志气好不好!我们这一次,就先开一个好头!”孙策大笑。

此时,不少人也看明白了,孙策这是刻意在培养孙权。随着势力范围的快速扩张,孙策手下需要的人才,只会越来越不够用。同样,势力范围的增大同样也会面临今后可能会同时遭遇两线乃至多线作战的可能。

假设,孙策一路顺风顺水,成功打下了荆州,届时,孙策必然以荆州为跳板,继续北上进取中原,到时候,江东这边该谁来管?江东这边的大小事情,由谁来抉择?遭遇战事,又该如何应敌?另外,必要的时候,还必须配合孙策那边采取军事行动。到那时,孙策需要的就是一个真正能独当一面的二把手了!

虽然目前就谈论这个问题,还过于早了点,但很多人也都看出了端倪,至少孙策是有意让他的二弟孙权,来当这么个二把手。就看孙权能不能成器,能不能满足孙策的期许了!

只是,为什么是孙权?

这让不少人心中疑惑。诚然,孙权一直声名在外,在这次孙策出征江东以前,孙权的名气甚至还在孙策之上!但孙权那是“文”名,而非“武”名。一直以来,孙家内部都下意识把孙权当成朱治的接班人,认为他将是管理内政的好手,是孙策出征在外,能帮他坐镇大本营的最佳人选。

何为坐镇大本营?跟之前的例子不一样,坐镇大本营并不是两面作战,而是在大后方调度。好比孙策没有去打荆州,而是打袁术夺了淮南等地,届时,同样是让孙权管理江东,意义却是大不相同,只要前线稳固,那江东就不会遭遇战事,可谓是实实在在的坐镇大本营了。

如果说,此时的孙策,因为摒弃了孙静一脉,又有些不信任孙贲,导致实在没什么人可选,那他选择自己的亲弟弟也无可厚非。但别忘了,孙策可不是只有孙权这么一个弟弟,还有一个弟弟孙翊,年龄不比孙权小多少,却是被公认是第二个孙策。

既然都是从零开始培养,那何不直接培养孙翊?今后两线作战,却有两个孙策,那天下诸侯,谁还能与孙家为敌?至于孙权,让他老老实实的主内不行吗?

可以说,大家不是对孙策准备提拔孙权有意见,而是对孙策居然让孙权领兵,很疑惑。要知道‘百战百胜’,意味着孙权不是只带这一次兵,他未来可能作为孙家的一大招牌,一直领兵下去!

不提众人心中如何作想,之后,孙策又吩咐了一些细节,就准备带兵北上了。

孙策本就是那种雷厉风行的性格,加上这次为了维护自己的人设,自然是在要得到献帝诏令的第一时间,就带兵北上去跟陈瑀、吕布合军,作势准备攻打袁术,不然的话,如何体现他孙策对大汉的忠贞不渝?

当然,孙策走归走,也带走了手下大将,但也并不是真的把这边完全留给了孙权一人。程普、韩当、黄盖等声名远扬的猛将自然不可能留下,但一些名声不响,却非常有能力的年轻小将,孙策却是为孙权留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