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旻越看越是惊讶,越看越是动容。
尤其是手札中对于自己南北夹击的战略猜想,分析到了极致,很多地方居然与他不谋而合,大有所见略同之感。
“此人当真是大才!”
裴旻忍不住惊叹一声,而今他麾下的首席谋臣是高适。
但是平心而论,高适不太够资格称“首席”二字。
以往的高适没有怎么向这方面发展,是裴旻知道高适在历史上的成就,从而培养他军略方面的能力。
高适不负他望,进步极大,但“首席”二字,却有些当之有愧。
而这个许远,就凭手札里体现的思维谋略,已经给了裴旻一种超过高适的感觉。
“许远,许远!”
裴旻有些不信,如此出色的人物在历史上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默念着想着自己所知道的这个时代的历史名人……
蓦然间,一到流星闪过!
裴旻霍然起身,想到了这个大众化的名字的本身代表着何等意义。
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
守一城,捍天下的睢阳太守许远!
安史之乱,唐王朝风雨飘零。
涌现无数英烈之士,但最惨烈的莫过于睢阳保卫战。
唐军七千余数,对抗安禄山十三万兵马,战至最后,睢阳城中鸟鼠吃尽,甚至以人为食。
许远当时的身份更在张巡之上,睢阳就是许远的地盘。但因知道张巡的干略,甘愿退居其二,将主帅的位子让贤,自己在一旁出谋划策,担任第二把手。
张巡主武,许远主文,两人相互配合无间,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事迹。
许远作为当时的老二,远不及张巡那么耀眼,但是他的功劳是决不能忽视的。
裴旻看着手上的手札,已经能够感受到那位为唐王朝守下半壁江山英勇就义的烈士,胸中的韬略是何等的出众。
此刻裴旻甚至能够感受到历史上的那份壮烈,以能力而言不论是张巡还是许远,就算没有死守睢阳,他们一样有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但是他们为了大局,选择了打响生命中的最后一战。
最终他们输了,但是大唐赢了……
“摩诘,研磨!”
南北夹击的战略告吹,裴旻也只能退而求其次,重新拟定新的战略。
也亏得裴旻深知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道理,并未死板的将胜负手定在一点上。
还有第二套、第三套乃至于第四套方案。
但无可厚非的是,他的第一套方案是最对他胃口也是最完美的。
只是……
事已至此,裴旻也不计较得失了,往前走才是正途。
不过第二套方案毕竟是退而求其次之法,会有诸多潜在的问题,需要一点一点的解决。
在军略上,裴旻从来不马虎大意。
这是他的强项,也是他的任务。
多想一些细节,日后应对起来就能更加的顺利,同时也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伤亡,这点至关重要。
裴旻身为三军主帅,他珍惜自己麾下每一条鲜活的生命。
主帅的职责在裴旻眼中并不是打胜仗自己笑到最后那么简单,而是要带领所有兵士笑到最后。
伤亡不可避免,但裴旻会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去减少、控制。
“裴帅!这里有一封来至蜀中的信!”王维手中拿着一大叠东西找上了裴旻。
蜀中?
“是太白?”
裴旻笑着问了一句,李白那没良心的徒弟也不怎么写信,要不是介绍了一个孟浩然来凉州,裴旻都不知道他的下落动向。
王维摇头应道:“不是,是一个叫李仲的!”
“李仲?蜀中县尉?”裴旻记性很好,记得李仲这个名字,就是他审问杨玄琰的,自己还给他写了一封信。
“是的!”王维说道:“李仲是希望国公能够出面救一个人。”
“这倒奇了!”裴旻大感有趣,连一面之缘都算不上,就敢求自己救人?
不过裴旻知道李仲必有倚仗。
王维是裴旻的秘书,所有过往的书信都是王维整理的。
除了一些私信,王维直接上缴,其他的信件是有权力自行拆阅的。
然后他根据自己的分析,来判断信是否应该转交裴旻,急或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