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他们在被对方压制转而去打反击的时候,虽然在球员的速度和衔接等方面已经不比其它强队差多少了,但可以采取的战术策略却极其匮乏,打来打去就是那么一两招。不是中后场的长传找两侧的边前卫,就是想利用斯特林、阿里等人在乱战中的个人能力,让对手非常容易进行针对性的防御部署。
总结起来,就是这支球队太稚嫩了,无论是教练还是球员,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熟起来。即便距离2018年世界杯时已经又过去了两年,可他们除了年龄上有所增长、部分人的技术有所提升或者下降之外,几乎与俄罗斯世界杯时没有任何大的变化,这让李慕迪很有信心利用当初比利时人的办法来对付这个对手。
与两年前相比,现在的三狮军团在首发阵容上基本还保持着当时的配置,除了出任左边前卫的老将阿什利·杨因为年龄过大的原因被丹尼·罗斯所取代之外,其余的主力并没有不同。这也是这批球员所拥有的最大优势,那就是稳定和默契度。
当然,即便这支英格兰队存在着上述的种种缺点,但实力依然不可小觑。虽然在绝大部分的位置上,他们并没有世界最顶尖的球员配置,但一群英超豪门主力凑到一起,所能形成的合力也是极为可观的。
再加上队中还有27岁、正值球员生涯黄金期的哈里·凯恩这个大杀器,这名热刺球星在最近几年的英超和欧战赛场上都保持了超高的进球率,即便国家队的进攻套路非常简单,可只要有他在,那么取得进球就不会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于是李慕迪在赛前重点安排两侧的边后卫与出任防守型后腰的罗曼·佐布宁要时刻注意对方头号中锋的跑位,时刻对后者进行最高规格的盯防,希望能够通过人海战术来限制住这名能力全面、偶尔还有幸运女神帮助的顶级射手。
这一策略在开场阶段确实起到了非常棒的效果,由于俄罗斯队的主动回撤,英格兰队在非主动的情况下只能展开本方并不算擅长的阵地进攻。而由于防守一方在中路聚集了重兵,所以索斯盖特就只能将重点攻击方向转移到两边,在人群包围之下发挥不出速度优势的斯特林开始频繁向肋部位置拉扯,之后他与首发的两个边前卫特尔皮尔以及丹尼·罗斯便先后送出了四次传中,但却无一能够帮助凯恩获得制造混乱的机会。
低平球传中很难通过防守者的中途拦截,而防守高空球又是身材高大的俄罗斯后卫最出色的能力,所以这个战术很快就宣告无效,并被三狮军团舍弃了。
而正面的地面渗透打法,按理说应该是对付灵活度偏差球队的一个利器,但即便英超赛场是当下整体实力最高、战术风格最多样化的联赛,但英格兰球员却无论怎么学习和培养,也达不到拉丁国家球员的那种细腻度。加斯科因和乔·科尔毕竟是异类,就算阿里、林加德和亨德森等人早就已经是名满全球的球星了,在传球技术和意识方面也距离顶级水平有着不小的差距。
再加上李慕迪的重点针对,所以这条道路对于三狮军团来说,也是不太通畅的。
好在他们今天在远射方面还做的不错,于前二十分钟之内先后两次逼迫阿金费耶夫做出了飞身扑救的动作,此外还制造了三个角球,可惜都没能把握住。
所以从场面上来看,英格兰确实占据了场上的主动,但收效却不大,胜利的天平并没有因此发生丝毫的倾斜。
这场英俄大战的开球时间为当地6月24日的晚上20点整,地点则是为苏格兰第一大城市格拉斯哥,一个对于三狮军团来说痛并快乐着的城市。
之所以说是快乐,因为英国球迷可以选择前往球场的方式非常多,距离也很近,远比飞越英吉利海峡抵达欧洲大陆那边要便利。这样一来的话,前往比赛地应援的支持者数量就可想而知了,自然是能够给三狮军团带来主场作战的支持力度。
但为什么还有痛苦呢?答案很简单,苏格兰人对于英格兰人的态度实在算不上是有多良好,自从1707年这两个邻居因为利益的需要组建了统一的不列颠议会,使得联合王国的称号得以诞生之后,在双边关系中一直充当小弟角色的苏格兰,其发展就陷入了一个瓶颈期。虽然还享有立法等权力,但在国际上的地位却日渐区域边缘化,屡被视作南方恶邻的附属地,引起了众多民众的强烈不满。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苏格兰人的谋求独立的想法开始有了抬头之势,当出生于该国首府爱丁堡的托尼·布莱尔当选为英国首相后,这种态势在zz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014年,苏格兰甚至还举行了一场关于是否要正式脱离大不列颠联合王国的公投,结果有558的选民给出了否定的结果,与之前的民意调查所得到的数据相差较大。之后又爆出了计票舞弊事件,结果也是不了了之了。
虽然那次的独立公投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很显然,有相当一部分的苏格兰人不再以英国人自居了,他们对于几百年以来一直将自己的祖国欺压在身下的英格兰,不说是恨透了吧,最起码也是抱有满满的抵抗意识。现在对方竟然来到自己的家门口踢生死战,怎么能不好好给那些狂妄自大又可恶的英国佬来一些教训呢。
比赛开始前三个小时,能够容纳52500名现场观众的汉普顿公园球场就已经座无虚席了,其中有将近三分之二是来自英格兰的球迷,还有大概六分之一左右的当地民众,他们显然是为了给三狮军团添堵的。而受到俄罗斯外交部警告、同时被英国海关实施限制性入境的战斗民族成员,则仅仅到了八千人左右的助威团队,但以他们以往的“功绩”来看,英国警方已经做好了随时进入战斗准备的状态中。
这么一看的话,场外的局势的确比球场上要更加紧张,英俄这两个盛产足球流氓的国家直面相遇,而且还是在人数都极其庞大的情况下,想想就让一些吃瓜群众感到异(不)常(寒)兴(而)奋(栗)。
回归到比赛当中,不同于观众席甚至场外彼此对峙的球迷,李慕迪在对于即将与自己球队面对面拼个你死我活的对手时,却表现出了极为平静的状态。该使用的战术,遇到某些特殊场面时应该执行的应对策略,这些在前几天的训练和分析会上都已经给球员们交代得很清楚了。
嗯……这么说似乎有些不够确切,因为他不会俄语,而这批俄罗斯国家队成员全部都来自于国内联赛,基本都不怎么会其它的外语,日常交流只能通过翻译或者英语流利的领队斯米尔诺夫来进行。前者倒还好一些,后者在面向球员们时一开口就总让李慕迪感觉他要么在施加压力,要么在给大家打鸡血,那语调,怎是一个激昂慷慨可以评价的!单看其训话般的姿态,翻译的内容似乎与自己这个主教练表达的完全不搭界。
好在从赛前最后一次的战术演练中,李慕迪还是看到了自己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他清楚,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支俄男足应该有机会让世界杯殿军、尤其是对方的主教练好好喝上一壶了。
索斯盖特,昔日的英格兰铁卫,曾经与大卫·希曼、托尼·亚当斯、加里·内维尔和斯图尔特·皮尔斯一起在1996年的欧洲杯上打造了一条近二十多年以来三狮军团最稳固的后防线,并帮助一向愿意在大赛中脚软的英格兰队打进了那届比赛的四强,追平了历史上的最佳成绩。
不过那几乎是他在不到九年半的国脚生涯中,最为高光的时刻了。之后的索斯盖特再也没能在任何一届世界大赛甚至预选赛中获得稳定的主力位置,索尔·坎贝尔以及后来里奥·费迪南德、约翰特里等世界一流中卫的相继崛起,让这位老将只能在正值当打之年的时候枯坐在国家队的板凳席上。虽然57次的出场纪录已经不能说很少了,但纵观他的整个国脚生涯,实在说不上是有多么的成功,最多也就不过能给予一个中等的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