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撤下全队速度最快的球员之后,穆帅的战术意图也是暴露得比较明显了,他直接摒弃了上次换人之后制定下的快速反击策略,转而寻求将控球权重新拿回来。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少对方发动攻击的次数、降低本方后防线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消耗对手的士气,然后再伺机找到阿森纳防线的漏洞加以打击,最终彻底将客队压回半场。
只是还没等他的计划开始实施,场上形势就发生了变化,他们的领先优势也被抹平了。
第六十九分钟,阿森纳在阵地战中打出了一次主教练重点部署的配合,托雷拉在与队友完成了一个撞墙配合后,就像过木桩子般就穿过了安德烈亚斯·佩雷拉的防区。居中马蒂奇因为姆希塔良的前插不敢前去补防,只好由右边后卫里卡多·佩雷拉来为自己的同姓队友擦屁股,而他身后的空当正好被后排助攻上来的科拉希纳茨抓住。
波黑国脚在接到分球后立即加速内切,当冲到主队大禁区边线距离底线七八米处的时候,迎来了菲尔·琼斯的阻挡。不过阿森纳左翼卫根本就没有选择降速,而是用左脚外脚背将球一波、闪开了一个空间之后,直接就是一脚似传似射的大力抽球,皮球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之势直奔门前的小禁区而去。在那里,奥巴梅杨和拉卡泽特已经形成了两点包抄到位的局面,曼联队的球门瞬间就陷入了极度的危险当中。
见此情况,德赫亚立即做出提前拦截的决定,只是由于球速太快很难直接抓住,为了避免出现脱手的情况,他采取了单拳将其尽可能地击远的策略,终于还是赶在冲向前点的美羊羊身前碰到了皮球。
只是电光火石之间,西班牙国门却并没有发现在他击球的方向上,自己的队友拜利正在对对方的前锋进行卡位。结果自然就是悲剧了,皮球打在了科特迪瓦中卫的胸口处反弹回来,直奔曼联的球门而去。好在速度并不算快,已经倒地的德赫亚自认为有机会做出二次扑救,化解这次危机。
然而就在门前的奥巴梅杨自然是不会错过这个送到嘴前的馅饼,他急速抬起自己的大长腿,赶在其他人反应过来之前将球捅进了球网内。
2比2,双方又一次打平了。
现场的主队球迷已经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虽然是丢了球,但自家球员刚才努力防守的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只能怪运气没有在曼联的这一边。那么继续向阿森纳球员发出嘘声?不过对方好像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反而是越打越兴奋。那么对穆里尼奥的保守表示不满?这个意向在球迷团体中间还存在着不晓得分歧,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在坚持认为现在应该去全力支持遭遇困难的球队主帅。
于是整个老特拉福德球场在接下来的十多分钟里,仿佛是凭空削减了至少三分之二的人,之前喧闹人心的分贝值大幅度地降了下来。
只是无论球迷们的观战氛围如何,都改变不了场地内的红魔球员被对手按在地上不断摩擦的局面,如果不是德赫亚等人的奋力防御,主队的球门也许早就不止一次被洞穿了。
可即便是如此世界级的防守发挥,也没险些没能将一场平局保持到终场时刻。伤停补时的第三分钟,已经踢疯了的阿森纳球员发起了最后的猛攻,替补出场的戈洛文突入禁区后被马蒂奇绊倒在地。
虽然此前已经判给过客队一个点球了,但是塞尔维亚后腰这次的犯规实在是再明显不过了,根本就无法放过。于是顶着巨大心理压力,主裁判凯文·弗里安德还是第二次将手指向了十二码点,这自然就引发了现场观众如火山爆发般的怒骂了。
就当李慕迪等枪手成员已经准备迎来联赛开局十连胜的新纪录时,主罚者奥巴梅杨却一脚将球踢出了横梁之上,让所有人在一脸的不可思议表情之下,听到了比赛结束的哨音。
场上比分变为2比1之后,不提球场观众席上的气氛是有多么高涨,绿茵场内的局势其实是出现了一个大概长约四五分钟的调整期。
下半时第三次于本方半场开球前(第一次是易地再战时的开球),李慕迪就通过召集几名距离自己位置较近球员的方式,向整个球队传达了他的最新安排部署。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遭遇到了大喜大悲的刺激,阿森纳主帅认为应该给自己的弟子们留下一个缓冲调整的时间,便指示他们在获得球权后先在本方的中后场通过传导球来平缓一下心态,同时也观望一下对手之后采取的策略。
结果令李慕迪感到非常满意,虽然比分以及其形成的过程对于本方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但是球员们的精神状态还是比较给力的,虽然难免会因为连续的失球而感到很沮丧,但很快就进行了自我调整,并将注意力都拉回到了比赛之中。
此外,对手三条线的整体后撤,也让枪手之前备受压力的防线能够送上一口气了。时间还剩下三十五分钟左右,只要能够不再失球,面对一个球的差距,还是有的追的。
当场内电子屏幕上的计时器上显示的数字跳到55:00的时候,一直在以中后场控球的阿森纳球员突然就就加快了传导的节奏,并将三条线全部向前推进了五米左右的距离,皮球也跟着更多地进入了主队重点补防的区域内。
上文提到过,穆里尼奥的看家本领就是在自己球队的中场构建起一条绞肉机般的屏障,尽可能地破坏对手的进攻组织,将比赛拖入他所擅长的烂战当中,然后凭借在这个节奏中丰富的经验击败对手、获得胜利。
在他执教曼联的这四个多赛季中,让球队贯彻的战术理念也是这一套,只是因为阵容配置的问题始终没能达到自己要求的最高状态。
不过穆帅一直都没有放弃自己动手对红魔进行改造的计划,甫一上任,他就从多特蒙德引进了姆希塔良,将其当做下一个斯内德和阿扎尔。而从尤文图斯那里以创造当时世界足坛转会身价方式引进的博格巴,更是曼联主帅心目中的绝对攻防核心,只是这两个人最终都令他失望了。
一个赛季后,他又从老东家切尔西那里挖来了马蒂奇,让其接手球队的中场防守重任,希望借此解放其他中场尤其是博格巴,让他们能够在进攻端投入更多的精力。可是这一如意算盘也没能打响,面对其余争冠球队的强大攻击力,仅靠着马蒂奇一个人根本就无力抵抗,法国中场基本都会被迫回收,干起脏活累活来。
之前即便费莱尼还在的时候,球队也无法让队内的头号球星获得充足的自我发挥空间,因为比利时人在穆帅的手中已经变成了替补中锋,完全丢掉了昔日还算勉强合格的防守能力。所以一旦后防吃紧,博格巴就还得回来帮忙,用一亿欧元买了这么一名防守能力仅是平平的“后腰”,实在是赔大了。
于是在上赛季结束后费莱尼确定转投美国大联盟的情况下,穆里尼奥又购进了一名中场大闸杜库雷,希望能够在某些重要时刻可以派出双后腰的组合,目的还是想要解放博格巴在进攻端的才华。
只是这种配置在新赛季已经开始两个多月的时候并不是很常见罢了,因为随着英超众多对手对他这套打法研究的深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后游球队在对阵曼联的时候开始采取侵略性十足的前场逼抢来对他们实行反限制的措施,如果场上一同出现了这样两名以防守为主的中场,那么曼联在应对对手逼抢的时候必定会遭受到难以承受的压力。所以从人员使用的方式来看,杜库雷更多地还是与马蒂奇一起分享出场时间的。
不过在面对强敌或者领先的局面下,两个人还是偶尔会同时出场的,今天的枪魔之战就是适用于这个套路的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后场传导球之后,阿森纳突然加快了比赛节奏,并以中路的接应点,在两个边路展开了轮番的突击。曼联的4-3-3阵型重点保护的区域是中路,两个的防守力度其实并不大,因为拉什福德和林加德这两个防守能力在f系统中都被凭借为5、6点的边锋无法在本方后场帮上太大的忙。
而球场中间地带还有姆希塔良和托雷拉的牵制,让主队的三名中前卫很难同时兼顾两侧,再加上美羊羊的拉卡泽特两个人灵活的跑位配合,令贝莱林和科拉希纳茨的前插变得威胁性十足。很快,安德烈亚斯·佩雷拉所处的中路偏右侧位置却连续两次出现了漏人的状况,被客队进攻球员加以利用,成功完成了一次命中目标的远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