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钰骂累了,才把自己的意思说了,让杜哲彦赶紧去找祁家。
“我正想过去呢。”杜哲彦笑道。
“那就赶紧的,别耽误时间。”
杜哲彦一溜烟跑到祁家,把自己家的难处跟祁思煜说了,抹着眼泪道:“我之所以想让人去砸他家大门,也是为你出口气。他敢伸手把你的案首拿了,还让你落到第四名,不出口气我这心里难受。谁曾想事情竟然发展成这样!祁师兄你能不能想想办法帮我们一把?不说我们家,便是曾通判家也会记住你跟祁老先生这份恩情的。”
一听这事牵涉到知府和通判的政治争斗,祁思煜就不想管这事。
自家人知自家事,他父亲和他叔叔虽也在京中做官,却不过是个虚职,并没什么权利。他们家依仗的,只不过是祁元道在学术上有些地位、多收了些弟子而已。
尤其是这次院试他落到了第四名,让他对祖父这些弟子的嘴脸看得更为清楚——没事的时候,这些人自然是愿意亲近他们家的,毕竟他祖父是个大儒,学问好,弟子又多,以祖父为中心编织起一张关系网,大家都可以从中获得不少好处。可一旦出了事,涉及到他们自身的利益的时候,这些人就把这份“师生”情份放到一边了,端起大公无私的嘴脸,最后还能获得个“不循私”的名声。
但杜哲彦好歹是为自己出气,自己也不能让他觉得自己无能。
他道:“你说的情况我都知道了。你且回去吧,我回头跟我祖父说说,看看他有没有办法。”
担心最后办不好事让杜哲彦瞧不起,他尽量把事情说得难一点:“不过你也得知道,这两虎相争,不是谁都能有本事去阻拦的。就算我祖父的弟子不少,他们也愿意帮忙,但一来他们离得远,跟杨大人和曾大人也没什么交情;二来杨大人和曾大人毕竟是为了权利相争,不是那么好劝的。我也只能请我祖父想想办法。要是实在帮不到你,那也无可奈何。我只能说我尽力。”
曾家原不过是一乡下土财主,直到曾通判考上进士做了官,这才威风起来。曾老太爷的所有风光,曾钰的好日子,都是拜曾通判这官位所赐。
这会子听说这件事有碍于曾通判的仕途,两人就发慌了。
跟孙子对视一眼,曾老太爷颤巍巍地问儿子:“那、那怎么办?”
“怎么办怎么办,你们现在知道问怎么办了,早先做什么去了?打着我的幌子在外面乱管闲事的时候,你怎么不先问问我怎么办?”曾通判烦躁地怼了他老子一脸。
曾老太爷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平时挺爱在儿子面前摆威风的一个人,愣是一声都不敢吭。
曾钰却“噌”地一声站了起来,抬脚就往外走。
“你去哪儿?”曾通判忙喝问道。
“我去找杜家。没的咱们为他们出头,现在出事了,他们倒躲得清闲,叫咱们来收拾烂摊子。他们不是巴结上了祁家吗?让他们去想想办法。”曾钰道。
曾通判一想,便挥了挥手:“去吧。”反正这件事,多拉一些人下水他就多一点保障。要是能趁此机会跟祁元道的那些弟子扯上关系,他还算因祸得福了。
知道这件事闹大了,杜家祖孙正在家里惶惶不安呢。
知府和通判掰手腕,可不是他们这种层次的人能插手的。可两人矛盾的起因,却是因为他们杜家。这让两人心底都生出一种恐惧,生怕哪时就来个人把他们杜家给铲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