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婆子这么问,其他人也竖起了耳朵。
“我娘挺好,四姐订亲了,四姐夫也是个举人。”杜锦宁顿了顿,又道,“我四姐夫的爹还是个巡抚,三品大官。”
大伙儿一听,一个个都惊叹起来:“天呐,三品大官。”
有人问道:“县太爷是几品来着?”
有那知道的抢先回答:“县太爷是七品。府城里的知府老爷也才四品呢。”
“那蕙姐儿的公爹得是多大的官啊!”
听着大家的艳羡与惊叹,杜锦宁转过头去,看了齐慕远一眼。
齐慕远回了她一个眼神,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不会觉得她是在炫耀。
两人同窗几年,杜锦宁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会不知道吗?她如今这样说,不过是想震慑一下杜辰生几人,也好少些麻烦。
乡里人最怕官吏,平时见上一个衙役都得害怕半天,更不用说比县太爷还要大许多的三品大员了。知道杜锦宁不光自己是举人,杜方蕙的公公还是个三品大官,即便杜辰生和杜云年有什么想法,也不敢再闹腾,出什么幺蛾子了。
一行人一路走去,早有热心的小孩子跑去杜家通报去了。等杜锦宁一行人走到杜家宅子门口时,就见杜寅生和杜辰生等人都站在那里迎接了。杜云年和姚氏一家赫然在列。
“伯祖父,伯祖母。祖父,祖母。”杜锦宁唤道。
“哎哎,宁哥儿,你为咱们杜家光耀门楣了。你曾祖父地下有知,不知有多高兴。”杜寅生上前一把抓住杜锦宁的胳膊,眼泪流了出来。
“伯祖父,锦宁总算不负重望。”杜锦宁朝杜寅生笑道。
杜寅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家里出一个举人,把府城的杜家比下去。现在杜锦宁实现了他的愿望,也算是对得起她穿越时,杜寅生给她的帮助与善意了。
杜锦宁跟着齐慕远去了齐府,本还担心齐慕远会旧话重提,或是相处起来尴尬别扭,好在齐慕远一切如常,就跟他的那番话从来没有说过似的,让杜锦宁慢慢放下心来,也恢复了常态。
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齐慕远问道:“要不,我陪你回村吧?我这里没什么近亲,只要去祠堂里祭拜一下就可以了,要不了多少时间。”
杜锦宁犹豫了一下,最后点头道:“也好,那就劳烦你陪我走一趟。”
她实在不耐烦应付杜辰生等人,要不是古代读书人重名声,杜寅生的心愿她还要完成,她都不想回桃花村。
而杜辰生自许是半个读书人,平时还是挺要脸面的。有齐慕远在场,想来他会收敛一些,不让牛氏闹得那般厉害,大家面子上也过得去。她要离开时,有齐慕远在,杜寅生他们也不好强留。
“你先祭祖,咱们晚点再去桃花村也不迟。午饭肯定得在那里吃。”杜锦宁道。
杜寅生和章光义肯定是要留饭的,他们的面子,杜锦宁不能不给。
齐慕远也不推辞。祠堂就在他家后面,走过去上柱香再磕几个头,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像他们这种家族,中个举人实在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用不着惊动远亲。
不像杜锦宁,中个举人,那是桃花村方圆百里内、几十上百年都不一定有的成就,不光杜家的所有人都闻风而来,便是同村或是邻近几个村落的人都会来庆贺,情况复杂多了。杜锦宁想悄悄的进村,打一枪就跑,那肯定是不行的,至少得在那里吃个午饭和晚饭。
齐慕远祭完祖,杜锦宁就跟他一起骑马出了门。
想了想,杜锦宁在出门时吩咐汪福来去杜云翼家跑一趟,把她回来的消息告诉杜云翼。
此时已过中秋,田里的稻谷已由绿转黄,沉甸甸的垂在稻禾上。杜锦宁、齐慕远带着几个护院骑马进了桃花村,在稻田里忙活的农人们纷纷直起腰来朝他们望过来。
杜锦宁记性好,即便在桃花村呆的时间不长,且跟村里人接触不多,但只要见过面的她都记得。她既回来刷声望值的,此时见到村里人自然要打招呼。
可没等她开始说话,就听到大家嚷嚷起来:“杜解元回来了,杜解元回来了。”
杜锦宁一呆,这才想起,她中了举人,不光府城的衙役会去葫芦巷报喜,县衙的人收到府城递来的消息,也会派差役到村里来报喜。
等她回过神来,村里人都从田间地头走了出来,到路边跟她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