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嘉兴向来仇视关嘉泽。他打小就觉得是因为孔氏和关嘉泽的存在,他的地位才如此不尴不尬。这会子还得向关嘉泽低头,于他而言简直是奇耻大辱。他不愿意来,却又不得不来。他之所以风光,那是因为父亲是礼部尚书的缘故。要是父亲被罢了官,他就什么都不是了。
此时他站在下舍的门口,正脸红一阵青一阵地做着心理建设呢,就看到关乐和的小厮跟着斋夫进了下舍。
他连忙停住了脚步,告诉自己,因为关乐和找关嘉泽有事,所以他今天没办法找关嘉泽低头,这不关他的事。实在是机缘巧合。
他正打算转身离开,就看到杜锦宁跟着小厮从下舍里出来了,关嘉泽并未跟在后面。等杜锦宁走后,关嘉泽才跟其他同窗出来,往膳堂方向而去。
关嘉兴看看关嘉泽去的方向,再看看杜锦宁已往大门去了,略一思索,干脆跟上了杜锦宁。
他知道杜锦宁是关乐和的弟子,现在关乐和的小厮来找杜锦宁,关乐和肯定在外面。
与其向关嘉泽低头,受关嘉泽的侮辱,他觉得还不如让关乐和从中斡旋。关嘉泽一向敬重关乐和,只要关乐和开口让关嘉泽原谅父亲,关嘉泽是不敢不听的。
所以他要去面见四叔。在外面谈这事,总比在府里要舒服一些,免得因为黄姨娘的存在让彼此尴尬。
出了太学大门,他就看小厮一路引着杜锦宁往一条小巷里而去。关嘉兴眨了眨眼,转身去了另一条巷子。
他在太学念了好几年书,对于这里再熟悉不过了。从这边去那条巷子,不光近,还挺隐密。他要听听关乐和有什么话跟杜锦宁说。要是他抓到了关乐和与杜锦宁的把柄,让他们不得不劝关嘉泽妥协,这件事就成功了大半。
要知道孔氏最在乎一双儿女,关嘉泽都选择原谅父亲并搬回府里住了,孔氏不放心儿子,必会跟着搬回关家的。
工部尚书说这话的时候,还特意盯着陈主事看。直到陈主事被他看得不得不点了点头,他才将目光转开。
他们做官的,就是为皇上分担国事。什么事都还没查清楚,这件事的影响好不好工部就还没有得出定论,就直接上报皇上,那还要他们这些工部官员干什么?
陈主事真要上报给皇上,他非得参他一本,让陈主事罢官不可。
工部尚书站了起来,伸手拿过那本《种田记》,吩咐道:“大家都散了吧,回去做自己的事。这件事不用大家管了,我亲自负责。”
大家都站起身来恭送上官。
关乐和回到自己办公的衙门,一下午都心神不宁。好不容易等到傍晚下了衙,他向同僚问明卖话本的书铺,就直奔那里而去。
“哎,关大人,你也是去买书吧?等我一下,我也去。”身后有人叫道。
等两人到了书铺时,发现那里有好几个穿着官服的人在买话本,定睛一看大部分都是工部的。大家见了,都相视一笑。
关乐和却没有心情跟同僚们说笑,他望着书铺旁边那个大大的花店,趁大家说话没注意的功夫,低声问伙计:“隔壁花店跟你们是不是一个东家?”
杜锦宁开了几个花店,而且生意兴隆,作为弟子是不可能不告诉老师的。老师家有这方面的需求,她也好孝敬一二,为此还特地制了两张卡,亲自送去给关乐和与师母,告诉他们只要去花店里消费,都打五折——她倒想免费送,不收钱呢,但她知道关乐和夫妇的脾气,要是免费送不要钱,关乐和夫妇是一定不会去花顾她的花店的。
关乐和虽没来过这个花店,但他却知道京城里除了杜锦宁的花店,就再没人做这买卖了。所以刚才一看卖《种田记》的书铺跟花店紧挨着,他的心就咯噔一下,觉得这话本肯定是自家那不省心的弟子写的了。
要是刚开业时,伙计一定喜滋滋地告诉关乐和,他们跟旁边生意兴隆的花店是同一个东家。
可庄越怕泄露杜锦宁的个人信息,特地开了会警告了各位掌柜一番,店里的伙计也被狠狠敲打过。这会子见关乐和一下子就问到了点子上,伙计顿时警觉起来,直觉里就觉得关乐和想通过花店来打听《种田记》的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