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这有什么好自责的?你是掌柜,不是政客,想不到这些很正常。”杜锦宁摆手道,“你只要知道在做决定之前来问我就可以了。千万不能擅作主张。”
“这是肯定的。”庄越道。
想想他又不甘心。看着白花花的银子从指缝中流掉,他就浑身不舒服。
他又问杜锦宁:“咱们不卖,让别人卖行不行?比如二姑爷家。”
杜锦宁摇摇头:“我跟鲁小北的关系,能瞒得住人吗?只要瞒不住人,他卖与我卖又有什么区别?”
姚书棋点点头:“可不是。到时候少爷进了官场,有对手拿这个来攻讦少爷,少爷该如何自处?算了,还是别赚这个钱吧。”
庄越只得点点头。
“如果少爷没什么吩咐,我就先回去了。”他道。
“去吧。”
庄越走了几步,忽然想起什么,又转过身来问杜锦宁:“太太说要做买卖,问我有什么好营生。我想来想去,除了咱们这几样,也没什么营生既轻松又容易赚钱的。不如少爷您帮她想一想?”
说完他又道:“其实太太手里有钱,去城外买些田地种茶,也是挺好的。可太太说家里已做了这个营生了,她不想做。我又劝她开酒楼,这个咱们在桂省的时候做过有经验。她又说那些厨师难管,且还得找个掌柜,也是麻烦事,她手上没妥当的人。我说找个掌柜给她,她又不要。”
说着,庄越挠挠头,一脸苦闷地望着杜锦宁。
杜锦宁一听就想笑。她怎么觉得陈氏就像现代那些正处在叛逆期、一心想靠自己的本事赚钱的中二少年一样呢?
“唉,所以我说,咱们就算自己抄了书,也一定要买它家的话本。人家白白的把这些内容写在书上,话本又那么好看,才卖几百文钱一本。咱们要是抄了书,作者和店家岂不是亏本?不行,我得提议店家把售价提高才成。写书的人那么辛苦这么无私,怎么能收益菲薄呢?看看咱们从这本书里得了多少好处?不说郭白家的再生稻,哪怕是冬天种个绿肥,也能有一茬的收益。人家白白地教咱们种田,咱们受之有愧啊。”林少爷道。
“对啊对啊,这话深得我心。”马老爷也附和道。
郭白更表示:“我一会儿就送一百两银子过去给书铺的掌柜,托他把这银子给书的作者。”
再生稻他种的面积还挺大,算是有一波比较丰厚的收益。再想想冬天的绿肥以及明年后年再生稻的收益,郭白觉得,要是不拿点银子来犒劳作者,他的良心实在过不去。
“老爷。”一个二十来岁的下人跑了进来,却是马老爷的长随。他抹着汗对马老爷道:“最后一本……被小人抢到了。”
他心有余悸:“您不知道,伙计说只剩下最后一本时,排在我后面的一窝蜂跑上来,想抢这本书。幸好书铺里的伙计知道我是排在前面的,否则这本书就要被人抢走了。”
林少爷听了这话,不抱希望地望向门口,果然看到自家小厮垂头丧气地走了进来:“少爷,没买到。”
“书铺老板说什么时候再印吗?”林少爷问道。
“说了,印书坊那边的速度不够快,每天只能供应几百本,至于具体多少,还得看书坊那边是不是能请到人。”小厮道,“不过少爷放心,明日小人早些来,一定能买到。”
林少爷点点头,转头对其他人道:“各位,明天你们还来吗?”
“来来来。”郭白连忙道,“我还得再买两本呢。”
“那就这么说定了。”
……
因为庄越严格执行杜锦宁的饥饿营销手段,每天只卖几百本话本,数量又不定,所以几个书铺每日早上就成了京城一道靓丽的风景,排队能排到老长。因为这个,话本的影响力越发大了。又因为再生稻的成功,所有看了话本且家中有田地并打算冬天闲置的人,都纷纷打算种植绿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