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杜锦宁出了那么大的事,齐伯昆回去自然不会不跟齐慕远说。齐伯昆虽然十分不赞成两人的基情,但他也看得出来,杜锦宁在政治上的能力,让她如同天上的太阳,任谁也遮挡不住她的光芒。与这样的人交好,对齐慕远而言十分有利。他打定主意,只要齐慕远乖乖娶妻生子,他就不管杜齐两人的事。
一听杜锦宁卷入了这样的大事,齐慕远吓了一跳,跑到杜家就好一通埋怨,埋怨杜锦宁那日明知沈郎中不怀好意,也不跟他说。要是他陪着杜锦宁去赴约,什么事都不会发生。
当时杜锦宁就堵了他一句:“谁让你把那事跟你祖父说了?害得我都没脸见你祖父。”
旋即她就往外赶齐慕远:“走走走,以后除了几兄弟聚会,你别单独来找我,免得你祖父多想。我不想惹他老人家不高兴。”
今天乍一见面,两个人就有些尴尬。
姚荣观知道杜锦宁和齐慕远一个有才,一个有背景,以后的前途无量,便想跟两人套套近乎。无奈他刚坐下,就见杜锦宁从她带来的书袋里掏出一本书,自顾自地看了起来,丝毫没有跟他与齐慕远聊天的意思。
再转头一看,齐慕远跟杜锦宁也是一样的动作。
其实这是两人从小养成的习惯。两人都是稍有空闲就看书,而不是发呆闲聊四处瞎逛。昨日就知道今天来了翰林院后,是必先坐冷板凳等上一两个时辰的,自然得带几本书来,免得无聊不知如何打发时间。
姚荣观昨日是万分激动,畅想着自己如何跟上官相处,如何表现自己,如何让承旨大人多分派些任务给自己,然后自己写的东西被皇帝所欣赏,一步步升迁。
所以今天来上衙,除了一些私人小物件,他什么书都没带。
杜锦宁见他东张西望、坐立难安,好心地从书袋里掏出一本书,递了过去:“姚大人,你要是无聊,不妨也看看书?”
于是三位老翰林下了朝后回到翰林院,就发现翰林院静悄悄的似乎没人。三人找到后面,看到三个新翰林正坐在一间屋子里,每人捧着一本书看得入神。
杜锦宁品级较低,是没资格上朝的。但上衙必须点卯。所谓的点卯,顾名思义,就是在卯时点名。
卯时,相当于现代早上的五点到七点。卯正时分,即是六点。
幸好穿到古代后,晚上没什么娱乐,杜锦宁为了保护眼睛又不愿意点灯看书,因此吃过晚饭散半个时辰的步后,就于七八点钟睡觉了。睡得早,起得自然早。每日不到五点她就起来,开始慢跑几圈然后练几趟拳。所以五点多钟起床并吃早饭上班,完全不影响她的生活节奏。
卯时差两刻,她的马车就远远地停要皇宫门前了。
因为要早朝,皇宫门前停满了各处马车及轿子,她的马车驶不过去,只能步行一段路。
拿出腰牌,验明正身。杜锦宁跨进了皇宫。
她早就打听清楚了,翰林院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办公的地点是在皇宫里面,跟皇上办公的大殿院子隔着一条夹道。也就是说,皇上那边有什么旨意,太监过来传话,也不过是几分钟的路程,十分方便。
她依着打听出来的信息,进门后朝西走了一段,便看到一个院子,院门上御笔写了几个大字:翰林学士院。
就是这里了。
杜锦宁欣然进了大门。
入眼的院子挺大,由青砖铺就。甬道的两边还用篱笆围了两个花圃,花圃里各种了两株树和一些花卉。院子的两侧是两条回廊。远远的,杜锦宁就看到正院大门上挂着的匾额,上书几个大字:“承旨阁”。
杜锦宁连忙沿着左边回廊往里走,走到承旨阁门口,不出她的预料,承旨阁的大门是紧闭的。
现在的翰林院,还不像明清时候的翰林院那般算是内阁机构。它虽比唐初时的作用要重要许多,却也还是比较单纯的秘书机构。此时的翰林院名额只有六名,翰林院承旨是里面最大的官,正五品。在他之下有两名老翰林,一个从五品,一个正六品。再之下就是杜锦宁这个新科状元了,从六品;官职最小的是榜眼姚荣观和探花齐慕远,正七品。
杜锦宁的三位上官既是五品官,自然是得上朝的;姚荣观和齐慕远还没来。这里除了杜锦宁自己,自然是连个鬼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