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广汉事变(一)

汉都长安,兼有两宫——长乐未央,后居长乐,帝居未央。

未者没有,央者尽头,寓意快快乐乐永远没有尽头。蜀汉因循之,取长乐为皇太后寝宫宫号。

长乐宫,太后寝殿

“陛下驾到!”

宫殿外侍立的宦官高声唱名后,领着其余太监、宫女呼啦啦地跪倒在地。

刘永一身常服潇洒地跨进殿中,春坨捧着他的天子剑小步快走,屁颠屁颠地紧随在身后。

“儿臣敬问恭问母后万福金安!”入殿后,刘永低下头,快步趋行至吴太后面前,大礼参拜。

深深一拜,刘永埋着头,脑袋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这好像才是自己即位后第二次拜谒吴太后,虽然刘永并非吴太后所出,更直白点说吴太后并没有子嗣,连一个女儿都没有,但她在礼法上确确实实是刘永的嫡母啊。

自己继位这十几天来,遑论昏定晨省,就是三日一请安,五日一朝也没做到啊…………

汗!这儿子貌似当得有点不合格呀。

刘永思考问题之际,吴太后也在打量这位和她并无血缘关系的皇帝。

在选择新君人选时,吴太后的确曾有过私心,摆明了小孩子比一个十五岁少年更容易相处和控制,不过,吴太后是聪明人,聪明人懂得应该在哪些时候寸步不让,又在何时退一步海阔天空。

很快她就释怀了,接受了刘承袭帝位的现实。

因为,本身吴太后与刘备的结合就是政治利益上的妥协,她未曾替刘备诞下子嗣,却因刘备正妻的身份而地位尊隆,吴氏一门休戚与国。

事实上她也从未接触和执掌过权力,无论坐在皇帝位子上的是刘禅、刘璿还是刘永,可以说吴氏一门的权势地位都不会受损,因为自有汉以来,外戚就是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力量,在后汉中后期时这种力量更是达到一种巅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外戚势力的存在是对皇权的一种衬托和补充,或者说是皇权……的延伸。

所有,吴太后当然有理由说服自己原谅刘永这段时间的失礼——毕竟天子才十五岁嘛,年轻人犯错误应该被宽恕。

“皇帝啊…快起身…”吴太后微笑着,和蔼的目光停顿在刘永身上,用一种刘永想象不到的亲密和友好的态度讲道:“皇帝,来,坐到哀家身边。”

刘永怀疑地瞟了眼吴太后,颇有几分受宠若惊,根据前任刘永的记忆,吴太后虽说对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鲁王说不上有多冷淡,但也谈不上亲热,仅止步于年节时分刘永入宫觐见时远远地勉励几句。

“前些日,丞相曾托董允向哀家带话,说是陛下即位尚未大婚,应该蚤建皇后。”吴太后待刘永坐定,浅笑着徐徐问道。“却不知皇帝是个什么意思?”

“母亲主宰后宫诸事,儿子一切听凭母亲安排。”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既然吴太后没有揪住刘永不省长乐宫的小辫子不放,刘永自然投桃报李,用“母亲”这个更亲密、更有感情的称呼替换掉“母后”这个公式化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