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翻来翻去都是在讲对手有多牛逼,能不能来点实在的。”
余力不耐烦地一页页往后翻,在进攻数据统计那页停了下来。
“哎,这数据有点意思。”
伯恩茅斯全队打进6球,分别来自6个不同的球员。不过如果说到进攻效率,他们取得这些进球用了46脚射门,射门转化率只有百分之十三。即便是算射正数,也只有可怜的百分之二十七,可见这队伍的射门基本没有准星。此外,这支队伍的传中次数很多,这跟他们优秀的边路以及中锋球员不无关系。但是,传中虽然多,但成功率仅为百分之十五。更有趣的是,球队争顶成功率最低的竟然是中锋威尔逊。
余力笑着说:“传中那么多有什么用,里面的人又顶不到。”
虽然是玩笑话,但这些数据确实给了余力一些启发。伯恩茅斯从纸面上看,两个前锋威尔逊和阿弗比是最有能力的球员。但在实际比赛中,球队的威胁反而来自中场。数据显示,威尔逊顶在中锋位置上,往往因为与防守队员缠斗而导致进攻效率不高。而阿弗比作为二前锋,拿到的机会虽多但射门精准度略低。他俩一共进了两个球,剩下四个全是中场球员进的。其中杰克·威尔谢尔(jackwilshere)和丹·戈斯林(dangosling)的后插上远射各取得一粒进球,边前卫斯坦尼斯拉斯(juniorstanislas)的内切射门打进2球,远射成为了伯恩茅斯队的主要得分手段。
余力思考了片刻,在笔记本上写了几句话:
一、控球才是最好的防守。
二、贴身干扰威尔逊,不让他转身
三、中场线后撤10米,阻止大禁区外的远射机会
四、阵型收缩,禁区内依靠人数优势防传中球
……
“各位观众朋友,大家晚上好。现在是晚上七点三十分,距离普利茅斯对阵伯恩茅斯的联赛杯比赛开始还有15分钟。由于今天的重头戏,我们特意请到了一位特殊的嘉宾与我一起解说本场比赛。我们先让他自我介绍一下吧,欢迎。”
“大家晚上好,我是孙继海,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度过接下来的9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