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了解

“每个乡镇村落的情况都不一样,如果强行推行,就会沦为摆设,甚至是政绩工程,别说在现阶段是件劳民伤财的事情,就算放在几十年后,也未必能有什么好效果。”她批判起前世的自己也是毫不留情,“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人。”

“怎么说?”

“我在我们大目小学搞这个农家书屋,一来是平时在教学中引导孩子们读书,让他们对书里的世界感兴趣,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二来是有两位负责任的好帮手,也是大目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他们真心地爱孩子,愿意提升自己的素质,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把这件有意义的事情做好,这两者缺了其一,这个书屋都不可能办下去……”

“你还漏了一点,其三是有你这么一个负责任的好老师,就算不再教他们了,还时时刻刻关注着他们,为他们采购书籍,督促我们这些老骨头写书,如果没有你,这个农家书屋也不可能存在。”苏弘毅笑眯眯地补充道。

刘好好想了想,毫不谦虚地点了点头,“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在这件事里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每个地方的状况都不一样,不可能要求所有地方的老师都能有这样的素质和爱心,所以就短期而言,农家书屋的经验不可复制。”

“那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曹峰有些失望,现在的人都有强烈的家国情怀,都想为国家做一些贡献,没有听刘好好提起那些农村的情况还好,既然听说了这么大的城乡差别,却又找不到缩小的办法,是一件很让人沮丧的事情,他相信这个聪明的小姑娘一定能想出办法的。

“对,他之前下放到我们生产队,现在已经回到工作岗位上了,他是一位很有水平的教授,大家都说他能在我们生产队是我们大家的福分。”

“大教授很多,但是愿意俯下身子带着孩子们玩的却不多,他还能够让那么多农村孩子们喜欢他,接受他的科学教育,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得想办法去拜访他,争取他的帮助,出一套孩子们喜欢的科普书籍。”曹峰连忙在笔记本上记下了李际远的信息。

“还有什么好的建议?”曹峰迫不及待地问道。

“贪多嚼不烂,又是历史丛书,又是科普丛书的,你们出版社人手也有限,根本没办法做这么多事儿。”杨平理智地劝道。

“有些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我们出版社一家就能做成的,我就是想要从小刘这里多了解一些情况,知道哪些是孩子们最需要最缺少的,回去和领导报告,或者在合适的机会让大家一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曹峰认真地说。

“师兄说的对,这些事虽然靠几个人一时半会儿做不成,但是如果发动大家一起来关注帮忙,在社会上形成氛围,一定能够改善孩子们的阅读环境。”刘好好顿了顿,“师兄在出版社工作,知不知道哪家出版社出版过关于教育学的书籍?”

“教育学?”曹峰愣了一下,“没有关注过,要不我回去打听一下,你今后打算学教育学?”

“这倒不是,是我过去的同事,他们也一直想要提升自己,但在我们那里勉强能找到孩子们看的书,如何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这一类的书籍却比较少,他们常常和我说,不知道该怎么让孩子们真心地信任他们,亲近他们,我答应他们到京城来找找有没有什么教育心理学之类的书籍,让他们能够学会和孩子们沟通,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