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 苦

林贤良警惕地看着刘好好,没敢对这个正直的副县长透底。

“抓偷渡不是我的工作,你放心。”刘好好很无奈,她是很想把草菅人命的蛇头绳之以法,可是有用吗?抓了这个,还会有其他人冒出来,长福县一天不脱贫,偷私渡就一天无法真正禁绝。

“上那艘船的价格是五千,是最便宜的一种,几百个人关在船舱里,没什么东西吃喝,也没有地方透气,船很小,在海上开几十天,本来就会闷死病死不少人,这一次是正好遇到风暴,一个浪打过来,整艘船都散架了,全部都死了,连船长都没救上来。”林贤良知道刘好好一心都扑在苏华年的工厂上,的确不会去追究那些蛇头,应该只是一时好奇,便和她细说当时的场景。

“上了那种船,无论能不能平安到达国外,钱都不能退的吧?”

“是啊,这种偷渡不管成功不成功都要收钱的,人要是死了,就是真正地花钱打水漂了,”林贤良摇头,“五千块也是不小的数目了,都是他们倾家荡产凑来的,也有不少是他们海外亲戚寄回来的钱,还有的去借了高利贷……”

林贤良自知失言,连忙闭紧了嘴巴。

刘好好沉着脸,高利贷就是偷私渡的衍生品,也是屡禁不绝的,不少人家里凑不出五千块偷渡的费用,除了向亲戚借之外,就是去借高利贷了,就算是人死了也得还,不少家庭就是这样被逼得倾家荡产的。

“还有那种八千块的,船的条件会好一些,可以不用到其他国家中转,直达国。”陪着刘好好下乡的副镇长宋琦连忙岔开话题。

“对,各种价位都有,只要能出得起钱,这些蛇头也是成了精了,还有什么搞假结婚出去的,那个最贵,要三万块,但是最安全,就和那些华侨一样坐飞机出去。”林贤良接着说道,“所以最可怜的还是那些没钱的人。如果没有那些华侨寄钱,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动心,说不定他们也不会走上这一步,过去哪有这么多人偷渡?还不是那些华侨拿花花世界诱惑的?”

这一年多来,刘好好的乖巧懂事让班子成员都十分满意,她很识趣,又处处忍让,有些麻烦的工作安排给她,她不仅从不推脱,而且完成得很漂亮,最重要的是从不居功自傲。

面对这样干活在先,争功再后的完美同事,就连和她在工作上本该有所冲突的苏三开都无法挑出她的错来,林文昌更是对她无比满意,只有班子和睦了,互相补台,才能把工作做好。

“好,就这么办。”林文昌像想起什么似的,对刘好好说,“我们县的华侨资源一定要好好利用起来,田牛换掉之后,要找个靠谱的人接上去,小刘,你和老苏、老陈一定要仔细斟酌人选,今后这块工作可不能再马虎了,如果每个村都能出一个苏华年,咱们县不愁不富啊。”

林文昌理想化的话让众人都笑了起来,刘好好却有些心不在焉,林文昌的观念还是没有彻底转变过来,长福县要富不能只靠华侨输血,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造血功能。

苏华年回南洋之后,没有多久又寄了一大笔钱回来,他自己并没有在清口村投资办厂,而是拿钱支持清口村自己成立米粉厂、制砖厂和拖拉机运输队,并且指明要刘好好负责监督这笔钱的花用。

在长福县他谁都不相信,只相信刘好好,一个放弃了在京城大好前途,毅然回到乡下做事的人,不会眼界狭窄地对这么点儿钱起贪念,而其他人就不一样了,尤其是清口村的村长林贤良,那一双眼珠子乱转,有些机灵得过了头,而他的那些族亲没有眼光,没有门路,更不值得托付了。

这一趟回乡之行,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刘好好这个人才。

事实上苏华年之前捐建的学校也都是刘好好在负责跟踪,这段时间她一有空就往清口村跑。

这天她一如往常到清口村看学校的建设,同时也在村里给米粉厂和制砖厂选址,但是一踏入村口就觉得村里的气氛十分不寻常,许多人家里传来或高亢或低沉的哭声。

“发生什么事了?”刘好好心中一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