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八章 科普

“你觉得这种风气是因为对村民们的科普宣传不够?”李际远并不是很认同,“这几十年来一直都以各种方式在农村进行科普宣传,我在大目村的时候也参加过,你应该也有印象,那个时候大家被集中在一起听课,我觉得效果还可以,也没见大家搞封建迷信活动。”

“那时候不搞是不敢,不是不信,集中在一起听人拿着喇叭念一念,您觉得,换作是您,能听进去吗?您那时候开科学讲座的时候,不仅是孩子,还有很多大人自发来旁听,说明他们对您说的那些感兴趣,也许改变他们的思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只要让他们不再那么一根筋地迷信,哪怕生了病既求神又去医院,这也是难得的进步。”

“我一直觉得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人们自然而然就不会迷信了。”

“那时候不搞是不敢,不是不信,集中在一起听人拿着喇叭念一念,您觉得,换作是您,能听进去吗?您那时候开科学讲座的时候,不仅是孩子,还有很多大人自发来旁听,说明他们对您说的那些感兴趣,也许改变他们的思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只要让他们不再那么一根筋地迷信,哪怕生了病既求神又去医院,这也是难得的进步。”

“我一直觉得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人们自然而然就不会迷信了。”

“那时候不搞是不敢,不是不信,集中在一起听人拿着喇叭念一念,您觉得,换作是您,能听进去吗?您那时候开科学讲座的时候,不仅是孩子,还有很多大人自发来旁听,说明他们对您说的那些感兴趣,也许改变他们的思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只要让他们不再那么一根筋地迷信,哪怕生了病既求神又去医院,这也是难得的进步。”

“我一直觉得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人们自然而然就不会迷信了。”

“为什么?”刘好好十分好奇。

“因为成就感,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给孩子们做科普讲座,培养他们的科学意识,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素质更有意义,何况我已经老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什么东西都没研究出来,已经算是一事无成了,这个样子怎么好意思去带大学生搞科研?”李际远难掩兴奋,摩挲着自己写的那本科普读物。

“那您家里?”刘好好小心翼翼地问。

“孩子都大了,他们都去读大学了,有了自己的生活,也不需要我这个老头子了。”他顿了顿,“我和叶萍离婚了,我们本来就志不同道不合,我耽误了她太多年了,是真的对不起她,接下来不能再耽误她了……”

“但是我年纪都这么大了,也没多少年可活了,我不想客死异乡,也不想虚度为数不多的宝贵时间,就让我自私任性一回吧,我要做我想做的事情。”李际远的笑容很豁达。

“李老师,您到我们长福县来吧。”知道李际远想回大目村教书,刘好好却主动招揽道。

“刘书记到了长福县,还真是时时刻刻把长福县挂在心上啊,别忘了你自己可也是大目小学出来的。”李际远打趣道。

“您要是在永乐县,就只能在大目小学教书,实在是屈才了,您本可以影响更多的人,不应该把自己局限在一个村子,一个小学里。我了解您的能力,您在长福县一定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