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思想深处 内心独白

神游幻际 鼎而凯旋 1790 字 2024-04-20

嗯,这个应该算是对人心的一个定义。之后心决里出现的人心,就都是这个意思吧。

这话也不错,小孩子没什么善恶,但是人长大了,脑子里不好的想法就多了,这个跟人成长的环境有关。

好,再下一句:人心非本心,实乃合和诸善,不善之念而成。

这句就不用解释了,只是上面那句的一个补充说明。

再下一句:故人心实乃不净,而现诸多烦恼,欲念交杂,心火焚身。

这句好像可以跟我的经历结合吧,那一天,我选择跳楼,就是因为烦恼太多了,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心力憔悴,万念俱灰,这才跳了楼。

说到欲念交杂,我喜欢湘灵,想要让她回到我身边,这个想,就是一种欲求。想要她回到我身边,但是却无法实现,所以心火焚身,十分难受。

青松子说的挺对的,的确是这样。

既然发现了,那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后面这句:何以清心以除杂念?

方杉想到这里,似乎有些豁然开朗,青松子前辈似乎是个对心理研究很透彻的人,他通过自己的观察,从而发现了人之所以烦恼的原因,所以才写下这个清心诀,想要帮助人们解决烦恼。

方杉十分感兴趣,昨天,他拿到清心诀,并没有仔细的去思考前面的理论部分,而是直接去看了后面如何打坐,如何修习内功,那些与实践相关的内容。

方杉本以为,理论的东西,就像是吹牛放屁,都是空话,没什么用处。但是今天这一看,似乎理论部分,还是有内容的。

接着看下一段:故贤人以宁神定心为法,以心缘觉知为督查,以分别善恶以取善去恶为人本。

这一句有三个重点,贤德的人,以宁静自己的精神,安定自己的内心为方法。这是第一个重点,不过怎么宁神,怎么定心,还要再看下文吧。

第二个重点,以心缘觉知,作为检查官。这里的心缘觉知是什么意思?待会要问问唐清。

第三个重点,以分清楚好的坏的,用好的,去掉坏的,这个是做人的本分。应该是这样解释吧?方杉并不确定。

下面这句,青松子前辈也说了,这三个是重点,不能不重视。

后面这句麻烦了:宁神者,其念不杂,可见觉知之性,以心攀缘觉知之性,可查心神之诸念,先觉诸念,而后分别诸念,去恶存善,此为人本。

宁静精神的人,他的念头是不杂乱的,可以看到觉知之性,用心去攀缘觉知之性,可以查看心神里种种念头,先发现种种念头,然后再分别种种念头,去掉不好的,留下好的,这是做人的本分。

有好几个词不理解,“宁神”中的神是什么意思?“觉知之性”是什么意思?“攀缘”是什么意思?“心神”又是什么意思?还是待会问问唐清吧,这会也想不通。

好,下面这段:初习此法,难以宁神,故心息万缘,唯系一念。

刚开始学这个办法,很难宁静精神,所以让心休息,放下万缘,就抓住一个念头。这句我昨天看过了,还跟唐清讨论过,他说就是放松下来以后,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念头,就是后面的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