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你应该明白,这个存在本身并不因为你的见与不见而改变其存在的事实。而你不见,所以不信,这是很合理的。而你不见,但是其存在,这也是很合理的。两者并不矛盾,对吗?”怀仁子循循善诱。
“唔,不矛盾,但是既然我不见,如何确定它存在呢?”方杉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当你在讨论见与不见的时候,你已经见到它了。若未见,又如何可以拿来讨论呢?”
“就像龙,你们谁见过?”众人摇头。
“但是其存在吗?存在,存在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如此,即使物质世界中不存在龙,既然精神世界存在,而精神世界又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如此,龙存在于精神世界,那么龙便存在与物质世界。这个逻辑,有错误吗?”怀仁子询问道。
众人仔细思考,确实如此,哪怕龙并非真实存在与物质世界,但是,精神就是物质,精神中存在龙,则就是物质中存在龙。
“同理,刚才我所说的这个全知的存在,你们已经理解了其形象,那说明其已经存在了,还要去讨论它是否真实存在吗?已经真实存在了。明白了吧。”众人点头,但是已经有很多一部分的人无法理解这个论证方式,或者是不接受这个论证了。
“这个全知的存在,即是世界的本质,其最根本的性质就是‘能知,能变’。而我们所见的这个世界,就是这个存在的‘所变’。讲到这里,已经十分深奥了,若你们可以理解,那很幸运,你慧根深厚。”
“我们把这个存在称作,第八识。”
“很有趣的是,我们,就是第八识的所变,自然也蕴含了第八识能知,能变的本性。”
“但是,我们是第八识的一小部分,这一小部分能知的范围就小,能变的能力也小。”
“于是,我们把自己所能知能见的部分,当做是‘我’也叫‘内界’,而我们所不能知,不能见的部分,当做是‘外界’。”
“这个小号的,部分的第八识,我们称为第七识。”
“第七识的本质就是第八识的一部分,第七识同样具备能知能变的本性。”
“了解了这个,我们就会知道,第七识的‘内界’会不断变大,因为第七识不断的去知,去变。每一次的知,就是自我的一次升级,每一次的变,就是自我的扩张。从这个角度来讲,每一个第七识,最终都能成长为第八识,与第八识融合为一,也就是内界与外界相合一,一界无界的境界。”
“上面这些,你们姑且听之,因为没有一定的智慧,是无法理解这样的存在的。原因就在接下来的重点上。”
“由于第七识的存在,我们由此而生出第六识,第六识是如何产生的呢?”
“当我们的第七识‘看到’一个事物,比如我们这个慧文殿的时候,它知道这叫慧文殿?答案是不知道,第七识只拥有能知,能变的能力,虽然看到了慧文殿,但是它不会产生后续的心念变化,它会恒静在这个境界之中。”
“产生‘这是慧文殿’这个念头的,是什么?我们称之为‘第六识’,第六识就是我们分别万物,区别善恶的根本。也就是第六识,会产生,‘这是我’的念头,但是产生,‘这是我’的念头的根本在哪里?在第七识上,正是由于第七识有‘内界’,才会被第六识拿来把‘内界’当成是我。”
“第六识,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意识’,具体的内容,我不铺展开了啊,要是铺展开讲,我这老骨头就要交代在这里了,主要就是为了让你们理解这几个概念,如果没有这几个概念,就无法去理解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