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距离的因素,还有一个因素也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大地山川之气及草木之气的浓厚程度。
在他的灌溉下所生长着的这棵老桑树,是其它的那些草木绝无法相比的。
此际。
桑叶的气息,桑椹的气息,以至于桑枝桑皮桑根的气息,相当浓烈地,萦绕在他的鼻端。
“老师,陈老,领导,老钱,”许广陵一一点着名,又对其他四人点头示意着,然后道:“大家来尝尝,这味道怎么样?”
许广陵的这话,也把众人从怔忡和恍如梦寐中惊醒。
章老先生微微吁口气,虽是微吁却也是长吁,足足几十秒的那种,像是要凭借这一吁把刚才所有的像是处于梦中一般的虚幻给吹走。
但很显然,他吹不走。
眼前的这棵桑树,片刻之前,还是以仅存几大裸枝的样子倒在地上,而此时,它枝繁叶茂,它果实累累,甚至不用低头看都知道,此时的它,也绝对当得上根深蒂固。
说不用低头,章老先生还是低头了。
然后他就看到一条极粗壮的,之前还没有的,明显是才生长出来的树根,恣意地向他们这边延伸着,把其中的一小部分,裸露在外面。
低头愣愣地看着这树根一小会。
然后,章老先生重又把头抬起来,看着那果实累累。
浓厚而又清新,异常香甜的气息,正在对他发起着召唤,“摘我吧,摘我吧!”
==
樱桃紫后桑椹熟。
此际,也正是樱桃和桑椹成熟上市的季节,因为这里写到了桑椹,所以顺带说一下。
桑椹是极难保存的,所以市区有售的桑椹,多半都是半熟之际摘下然后“蔫熟”的,这样的桑椹里面含有不少不适合人体吸收的东西,不止影响口感,吃下去之后更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
另外,农药、灰尘,以至于杨花柳絮等等之类的附着物,对于桑椹来说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这东西和其它果子不一样,很难清洗。
所以,不是很建议大家食用。
如果确有兴趣,少量地,浅尝辄止一些即可。
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张爱玲的这三恨,也可以用在这里,桑椹虽好不宜口。
接下来是例行感谢:
感谢“品格kuw”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樱寂”的月票捧场。
桑,对中国来说,有特别的意义。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极其优秀也相当知名的北朝民歌《木兰辞》,甫一开篇,木兰的形象便是一个织布的女子。
由桑而蚕,由蚕而茧,由茧而丝,由丝而布,这一整个链条,便撑起了古代农事及古代女性相当一部分的篇幅内容。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古代农事,其中超过一半的记载,会落在“蚕桑”又或“农桑”之上,许多时候,蚕桑更是直接代指农事。
而直到今天,这个产业链也依然在延续,不论是出口,还是内销,真丝,都算是比较高档的内容,随便一套非劣非伪的真丝床品,四件套啊又或被子之类的,价格都动辙千元甚至万元以上。
但许广陵认识桑,真正意义上地认识,却是从章老先生那里开始的。
书房授课,讲药阶段,章老先生给他讲的第四十三味药,便是“霜桑叶”。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属于秋天的六个节气,始于立秋,终于霜降,而霜降之后,冬天便正式开始了。
一场霜来隔秋冬。
而所谓霜桑叶,便是指霜降之后,被霜打了的桑叶,而更细致点,还可以分一打二打三打等。
它的功效,便是像霜一样。
用一个字来形容,“降”!
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当然,也包括减肥;
降热,清除脏腑一切燥热,什么心火上炎口干舌燥,又什么肝火炽盛面红眼赤,以至于风热感冒、夜间虚火发热白天手心盗汗等等,这一切,全都可以拿它来对付。
而至于效果,就一个字,好!
今日川渝饮食以麻辣二字著名,麻来自本土的花椒,辣来自美洲的辣椒。
其实辣椒很晚才传入这里,辣椒在国内的传播路线,大抵是先云贵后两湖,而后经两湖方辗转流入川渝,但流入川渝之后,一与本土的花椒相遇,二者结合,顿成绝品。
就好像万里的漂泊,只是为了这一次的相遇和结合,佳偶天成,一旦合并再难拆。
桑叶和霜的相遇结合,也是如此。
桑叶的药性,只能归于中品,但当它与霜结合变成了霜桑叶之后,药性大为提升,由中品而遽然提升到上品甚至是绝品,用“天造地设”这个词来形容它们的结合,再恰当不过了。
什么降压药,都比不上霜桑叶。
什么减肥药,都比不上霜桑叶。
而之所以没有普及开,就一个原因。——它太土了,它太常见了,它太大路货了,它太廉价了。
商业社会,利润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