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若到江南赶上春

全知全能者 李仲道 2734 字 2024-04-20

但多半也就是管用个一周两周、一月两月之类的。

为什么?

因为身体气血亏啊。

一时疏通终难久。

就如一条河道,如果有水在其中正常流动好说,但如果这河道没有水,或只有浅浅的水,然后杂草丛生、禽鸟群集,要不了多久,这河道就淤了,然后废了。

你可以将之疏通。

但之后过一段时间,它还是会淤,还是会废。

就人的身体而言,真正的通,必建立于气血的盈满之上。

盈了,也通了,然后怎么样?

然后就来到了初阶的第三级,也是初阶三级中的最后一级,“润”。

或者说渗浸、渗透。

第二级只能说是气血通,只能说是肉通,但是,脏腑是不通的,骨头是不通的。

日久天长,在气血极度充足的情况下,就会一点一点,零敲碎打般地渗透着脏腑以及骨骼,使得内外皆通,使得已经部分老化的脏腑,重新恢复青春般的活力。

使得已经部分步向僵化的骨骼,再次地“柔化”。

这柔化不是说骨头变软,而是骨骼内部,气血由滞而通,然后新陈代谢正常而旺盛。

人越老,骨骼越轻,越收缩,一个青壮年时一米八的大汉,待其老年,很可能只有一米七五、一米七甚至一米六!

原因何在?

就因为,其骨骼,“空”了。

随着成长,人的身体,其骨骼,先是僵化,后是气血难入,再然后,渐渐地,虽然还在身体上,还作为身体的支撑,但实际上,已经慢慢地脱离了正常的新陈代谢。

人体就是这样,一步步地走向衰亡。

而三阶九级的这初阶三级,“盈”、“通”、“润”,就是让气血由亏而盈,然后在气血充盈的条件下,周流全身,沟通内外。

外及皮毛,下及肌肉,内及脏腑和骨骼,无处不泽,无处不润,无不得到日夜的滋养,从而欣欣向荣,生机盎然。

“请君莫问登仙路,先修还童返老方。”

此大宗师前阶段,初、中、高三阶之初阶三级!

==

感谢“61f”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joechow”的月票捧场。

就像是手机电池,当电量只剩下百分之三四十的时候,充一次电,充到百分之七八十,这大概就是章老先生的情况?

至于充满,充到100%,不存在的。

这也正是许广陵以前对老师的前景持保守及不乐观态度的原因。

这同样也是许广陵当初看到伊藤真桐姐妹时,心中一动的原因。

当初,许广陵之所以出手为伊藤真桐治疗,不止是医者之心,不止是看其真的可爱,当然,这两者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而最主要的考量,却还是在于两位老人。

伊藤姐妹天生开窍。

这种情况是从小就有的,是从胎里带来的,因此,生命在萌长发育的过程中,也许会产生某种“抗体”?以对抗那种太过的损耗。

将来,如果两位老人的情况真的不乐观,这会是可能的后备手段之一。

当然,这后备手段现在是用不上了。

两位老人都是从初阶一级起步,他们的目标,他们的主旨,就是“盈”。

生命若想走向提升,必补足亏损,这是最为基础的一步。

如果连这一步都做不到,则其它的一切,也都无从谈起。

章老先生当初给许广陵授课讲医的时候,讲了关节炎,讲了关节炎的久治不愈,并说这是中西医两界共同的头疼难题。

原因何在?

就在气血的亏损。

生命的最初,一片风生水起。

从出生起,到男十六女十四的这十几年时间,算是生命的春天。

气血如春水。

融融洽洽。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春风春水春雨过,万物滋生,这是最美最美的时光,也是最美最美的风景,正所谓,“千红万紫安排着”。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是宋词人王观的一首《卜算子》,还是很小的时候,许广陵看到这首词,便一见而喜欢。

这首词,无一字写春光,无一句写春景,什么梨花杏花桃花,什么黄鹂白鹭燕子,春天的标志性景物“花”和“鸟”,一个都没有。

但这却是最好的春词。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还有比这更好的赞美么?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