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噫吁嚱

全知全能者 李仲道 2705 字 2024-04-20

其实,老化也好,僵化也好,它们的根本表现形式,就是“僵”,也就是气血渐渐地难入,而只流于表面,同时,气血本身,也由纯到浊。

牙齿,人的牙齿,可以用来作为一个侧面的说明。

自小时换牙之后,人的牙齿基本上就这样陪伴人一生了,而用牙不健康不卫生的,很容易龋齿,然后去医院补牙。

程度稍微恶劣一点的,牙神经后来就慢慢坏死。

牙是“活”的,是一直处于新陈代谢中的,但为什么,龋齿之后,要修补呢?

甚至有人的牙,坏倒是没坏,还能用,但是坑坑洼洼,这里牙尖多一个小锯齿,那里牙切面有一条小凹槽,如此等等。——为什么?

就因为牙齿质地太过紧密,有新陈代谢,但是这种代谢太过缓慢,而且难以“淋漓尽致”,也就是说,代谢不周全。

人的骨骼,和牙齿比起来,程度要好一些,而且骨骼内部是中空的,它不止是身体的支撑,本身更是极为重要的代谢通道之一,但这条通道,人越老,越阻塞。

越阻塞,便越僵化。

如何破解这个局面呢?

通过充沛的气血,先是“冲开”那些淤塞,使骨骼中最中心的部位,保持流通。然后由最中心向外扩散,一点点地,直到整个骨骼,包括最硬的外层,都被气血一点点渗入。

渗入,就能由僵到柔。

渗入,就能加强代谢以至完成之前无法办到的代谢。

然后让骨骼重新加入人体的大代谢中来,而不是被慢慢地“排挤”出代谢中心。

第一级第二级,两位老人都没有问题。

第一级,他们的完成度是优。

第二级,他们的完成度是极优。

而当来到第三级的时候,许广陵就发现,其进展速度,一下子陡降了下来。就如用电脑下载东西,之前还100秒呢,结果一下子,到100kb秒了。

两位老人感觉其实还是良好的,因为他们并不能感受到这种层次的变化。

而将这些看在眼里,许广陵就煞费心思了。

他都在想着,是不是设法配制一些“软骨散”,但那是下下策,而至于上上策么,自然就是他现在做的事情了。

但具体有没有效,以及会有多大效果,许广陵暂时也还不知道。

而就在两位老人日夜勤修五指戏等,脏腑的改善日复一日之际,许广陵的“地作棋盘树作子”,终于初步地,完工了!

==

感谢“时河唯新”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空洞者”的月票捧场。

有时,一个小老头,或六七十岁,甚至八九十岁,上楼梯都杠杠的,十来层的楼梯步走上去,腿不酸,腰不疼,气不喘,相反,换一个年轻人来,好不容易走到上面,累得像头死猪一样。

是年轻人身体素质比老年人更差吗?

简单层面可以这么说,但稍内里的层面,年轻人就比老年人优越太多太多了。

还是上面的例子,把那年轻人拖过来强制拉练几天,然后再让他上楼梯,别说十层了,就是五十层、一百层,都可以杠杠的。

然而老年人就不行了。

这就是两者的差距!

简单来说,年轻人因为身体的底子很优厚,所以不太容易注意身体,就如人不得上一次重感冒,不发烧然后头晕目眩天旋地转一次,就不会知道平常的正常状态有多么美好一样。

再加上年轻人务于学业、工作、家庭等等,身劳心累,气血易衰,所以身体健康的下限比较低。

如4080。

40是即时状态,而80是上限。

老年人呢?一来知道身体的重要,身体会用种种负面的反馈,让他们知道重要,二来,晚年生活稍微安稳平和一点的,都因事务的精简,然后在“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状态下,反而进入身体的“夕阳红”阶段。

如5060。

他们的即时状态,是可能比年轻人好的,但没办法,上限低啊。

章老先生,陈老先生,两位老人,虽然一是武宗一是医宗,皆擅摄养之道,但终究是如同章老先生自己以前说过的那话,“人力有时而穷”。

能做到让气血不太衰,已经是他们的极致了。

但是其脏腑……

还是不可避免地慢慢“老化”,而其骨骼,也在“祸患常积于忽微”的情况下,在日久天长中,一点点地走向僵化。

也许以往,他们自我感觉还算良好。

但许广陵现在的目光,嗯,不用判断,不用推测,就是一眼看过去,直接就可以得出结论了。

由以前的人体健康指数,到现在的总指数、分指数。

气血一项,多少分。

脏腑一项,多少分。

骨骼一项,多少分。

如此等等。

已经可以直接看出来了。

然后他就在观察着两位老人身体的变化,嗯,两个很好的样本。

气血充足,是最先表现于体表的,而后,才会一点一点向内深入,这同样也是修持中的一种碍难,那就是“积蓄”。

就如一个穷光蛋,忽然有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