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问题来了,站在61公分的左侧顶端和站在61公分的右侧尾端,向着打者内角或者外角的同一个位置投同样速度的球,打者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即使是同样速度的球,分别投到打者的内角和外角,打者一般就会认为投到内角的球速快,投到外角的球速慢——哪怕实际速度是一样的。
这就是“对角线投球术”的由来,基本原理就是利用人的生理特点来进行“竞技欺诈”。
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显示,人类是依据物体运动轨迹的长短,还有物体与眼睛的位置角度差(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目标相对于视野的宽或窄),来判断物体相对运动速度的快慢。
打者击球时是侧身站在击球区,面对来球;侧面面对来球的狭窄视野,前文提到的视觉效果会更进一步被加强!
所以不管是什么击球准备姿势,打者必须转动脖子,面朝投手丘,保持双眼平行,直视来球,然后才开始击球,这是击球中最最基础的准备工作。
实战中,击球姿势是开放式站位的击球手(观察打者的脚下站位,靠近本垒板的那只脚,打开来与靠内侧的另一只脚形成“外八字”,这就是开放式站位。“开放式站位”的打者因为脚下站位的缘故,整个身体都更多的转向了二垒侧或者游击位置,因此并不需要将脖子连带着脑袋更多的调整朝向投手丘。这种站位,打者的双眼视角更接近于人类的自然状态,平行的双眼与来球形成的视觉夹角更大。)相对来说,内角视野更为优越,所以相对于其它站法,开放式站位能更好的感知内角球。
当然开放式站位也不是没有缺点。
外角!
缺点就是外角球的观察力被削弱。
而且由于站位的关系,打者的最佳击球点也更倾向于内角球,与平行式站位和内收式站位,不同。
总而言之一句话,内角有利,外角看天。
优斗小子能够屡屡击破冈山银次的投球,是因为这小子击球的时候根本不看投手的其他动作,优斗小子的击球是从投手“投球出手”的那一瞬间开始的!
说一遍没听懂?那就对了!
再说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