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贵一哥哥家是和平与微笑影视传媒公司的大股东。”
这下顾灿灿真的很惊讶了,和平与微笑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奇葩,更像是一本小说名字的影视公司也在璀璨时代的联系之内的,顾灿灿有计划去拜访和平与微笑影视传媒公司,没想到居然这么早就见到了大股东的儿子。
这还真是无巧不成书啊。
接下来顾灿灿旁敲侧击的了解了一下和平与微笑这个公司,跟她之前了解的类似,这是以歌手为主的传媒公司,在倭国不算是特别有实力的,不过在歌手演艺市场有一定的实力。
倭国的演艺圈环境和华夏迥然不同。
如果说最大的差别,可能就是倭国的艺人比较穷……
华夏超一线的明星比如程龙周润法,参演电影的片酬都近亿,达到8000万之高。一线的梁超伟黄博徐铮等电影片酬也达到了3000万,当然他们都是公认的实力派。但是那些小鲜肉流量女星们的片酬,电影片酬也在1000万左右,而电视剧片酬就比较恐怖了,在五千万到一亿左右,简直匪夷所思。
而倭国就拿比较熟悉的新垣结衣来比较吧,她最新的一部作品,《debule》第三季的价格片酬只有每集170万日币,折合成人民币只有11万不到,这个价格在华夏请个四五线以下的都难。
正处于事业巅峰的新垣结衣,片酬只有170万日元一集,那名气不如她的演员价格就更低了。
需要注意的是,日剧每部只有短短11集左右,也就是说,像新垣结衣这种级别的,拍一部剧得到的酬劳也不过200万人民币左右。在华夏娱乐圈的话,网红主演都得有这个数了吧。
从数据来讲,从片酬上,华夏明星妥妥的一骑绝尘,就算放眼全球,大概也就只有好莱坞可以跟我们一决高下了。
而且,相比倭国、棒国演艺圈的残酷和竞争,我国不仅钱多,还可以扣扣图,摸摸鱼,时不时炒作一下提提人气,也难怪大家都想来华夏捞一把,钱多事少爽歪歪!
除了片酬方面,专业性也是非常让人诟病的。
目前华夏娱乐圈可以说是一锅粥,艺人分工混乱,体制不健全,工作人员不专业,观众认知缺失。
在顾灿灿看来,华夏娱乐圈缺少循序渐进的发展,近几年又大量资本涌入,导致发展极不健康,后发先至,又没有足够的人才技术和成熟的观众群,乱象横生。
现在国内的娱乐圈还没有到后世那样热钱疯狂涌入,各路豪杰都想进娱乐圈分一杯羹的状态,到那个时候,只会更加的乱象横生。
等到了顾灿灿重生的时间,那些土大款才意识到靠流量撑不起来收视率和票房。等电视台电影制作人摸索出真正的工作方法和作品核心所需,等观众培养出正常的审美情趣和观影态度,华夏娱乐圈可能才会走向正轨现在说这些还早着呢。
顾灿灿来倭国,也是看看能不能学习到倭国的经验。
因为倭国的娱乐产业相当成熟了,从某艾薇就能窥得一二……
在倭国,艺人大致分为几类:演员,歌手,搞笑艺人(主持人及搞笑嘉宾),偶像(爱豆)。
华夏艺人比较混乱,有搞笑艺人+演员(某超某渤),有偶像+演员+歌手(众偶像组合成员),跨界情况太多。
和社会发展阶段一样,分工越细致说明成熟度越高,所以很明显华夏娱乐圈成熟度相当低。
倭国娱乐圈注重人设,如果人设崩坏,基本艺人生涯就到头了。
这个可以很好解释为什么有的艺人犯错就完了,有的艺人犯错大众接受度很高。
比如,becky是个强人设的艺人,她不是多有才华多漂亮,她受欢迎是因为本人形象,努力积极的正面形象,所以becky的事件完全崩人设,基本就很难有后路了。
顾灿灿曾经很欣赏becky啊,真的,她人真的是360°无缺点,男女老少都会喜欢的那种。becky出事前已经女子5,好感度都能正面刚奶遥了,结果人设崩坏,跌落太快了。
如果有人关注倭国的娱乐圈,就会发现倭国很多中年艺人或者搞笑艺人,被爆出轨渣男也不影响他们事业,因为这些人的人设就是有点色有点风流,平时在节目上就不避讳讲婚内出轨,所以这种桃色新闻对于他们影响有限。
这在顾灿灿看来也是比较匪夷所思的事情。
倭国艺人人设各种各样,有小白脸靠老婆吃饭的,有喜欢年轻少女的,负面的人设如果没有其他强项不容易红但是风险低,崩不了。
这怎么说呢,虽然顾灿灿也不是很认可这种,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也说明倭国娱乐圈很成熟,倭国民众对艺人的态度也很成熟:艺人就是商品,只要符合民众的期待,民众就愿意买单。
顾灿灿去购买vocaloid事情办的顺利。
现阶段的vocaloid其实不算是很成熟,雅马哈一共也才没卖出去几套,对于远道而来的华夏的传媒公司前来购买,简直喜出望外。
顾灿灿提出璀璨时代要成为华夏唯一的代理商,雅马哈方面很快就答应了,虽然规定了每年的的最低销售额,但也不过是50套而已,大不了璀璨时代自己把这笔钱付了。
拿下华夏唯一代理商,璀璨时代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开发虚拟歌姬,不用担心有人随时山寨了。
这件事情做完,顾灿灿等人继续深入的了解倭国市场。
通过了解,顾灿灿发现倭国娱乐圈的等级真是森严无比。
倭国娱乐圈的等级森严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想象的。偶像是偶像,演员是演员,歌手是歌手,其中有明确的社会阶级,比方说演员的地位一定高于偶像。
如要越界,大多也只能是从一级到下一级,如果偶像演员过气了,就会拍摄一些尺度破表的写真,写真也挽救不了事业,就会转型当搞笑艺人。
当然也有向上越界的,但也只是依靠旧有标签博得人气来维持现有的演艺生涯,在身份表征上基本无法突破。如木村拓哉,即使一生频繁演出了影视剧但关于他最大的身份认可依旧还是一个偶像。
这是倭国娱乐圈的一种死板,三岁基本看到老,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规范化,社会化。
在倭国艺人事务所看来,他们其下的艺人就是商品,而观众就是消费者。
所以在倭国,明星是很纯粹的商品,是迎合市场的商品这就造成一个局面。影视传媒公司追求标准化明星,观众的需求是标准化。
当然我们国内的明星也是商品,观众也是消费者,但我们国家明星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我们娱乐圈基本没有纪律性,统一性,人们对他们要求极低。
这造成的问题是,明星对于粉丝态度松松散散,没有什么服务精神。
我们国内明星的价值依靠的人气支撑,注意是人气,不是人缘,不是观众而是人气,而人气这个东西其实是可以伪造的,否则流量明星一词便无法产生。
嗯,关于人气,关于流量,顾灿灿很有发言权,因为她是很擅长这方面的。此刻深入思考之后,顾灿灿感到了一丢丢的羞愧……
其实我们可以仔细回忆一下,比如最近某明星的热潮是怎样形成的。
这都是有套路的,基本是这样:哎最近那谁谁谁突然这么火遍地都是他(她)的新闻,这是谁为哈啊,我怎么不知道?赶紧上网查一下,哦哦,原来他是这么火起来的,这个小伙子是这样的啊。
不知不觉间,你就觉得这个人真的是非常的火,然后他(她)就真的火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星的戏是拍给广告商看的,人设是做给投资方看的,这一切只是换钱的筹码。
因此大部分的明星几乎没有明确的形象,观众几乎靠段子和特效字幕脑补。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明星的需求和观众的需求基本是不平等的,观众太好糊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