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展映之后

在第二个结局里,七月变成了勇敢的出逃者,她让家明逃婚,只为自己的出逃有一个合理的借口,她坐在医院的楼梯说出安生曾经说过的:“我只是不想把离别弄得太伤感。”安生变成了责任的承担者,她抚养起了七月与家明的孩子,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在这个结局里,七月变成了安生,安生成为了七月,跟第一个结局不同的是,这个结局是主人公自由意志的结局,其实七月从小心里就埋了不安分的种子——第一次见面时俩人砸的消防栓,其实是七月砸下去的,七月所谓的乖巧和听话,只是她懂得如何讨大人开心——“真正聪明的人是不会让别人看出来她聪明的”,七月的这句台词点出这段的中心,而安生,只不过表面追求自由和不羁,她始终没有取下过家明送给她的玉坠,即使换了个链子挂它,她的心中其实一直向往着一个安稳的家。

“喔,漂亮的处理手法。”一个黄发碧眼的中年女性非常小声的对身边的人评价。

几名亚洲人长相的人眼中也流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然而第三次反转更是出乎意料了。

而第三个结局(真正的结局)中,那个在27岁结束生命的人,是七月,所谓的第二个结局只不过是安生编出来骗家明的,这是一个残酷的结局,而七月与安生的关系,正是在这种死亡中得到升华,结尾俩人照镜子的长镜头暗示——安生其实已经变成了七月,她其实是在代替七月活下去。

或许是怕这样的结局太过残忍,、最后还加了一个温暖的结局(其实就是第一个结局)——在安生的小说里,七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着。

这样的三重反转在观影过程中是非常好的体验,难得的在于每一个结局都有其合理性而不显得突兀。

其实顾灿灿最后想表达的还是温暖与美好,不论七月与安生的关系中有多少互相伤害,但最终她们是彼此交融的,谁都离不开谁,身上都带着浓重的对方的影子。

甚至可以说,七月与安生,已不再是性格迥异的一对闺蜜,而是一个人性格的两面。

放映结束,一阵不算热烈,但是很有诚意的掌声响起来,响了很长时间。

灯光驱散了黑暗,顾灿灿和几名主创人员走到台前向前来观影的观众致谢。

台下很多人的表情透着惊喜,大概是也没有想到,这部电影的质量会远超他们的期望。

“谢谢大家今年能够前来观看我们的电影,得到大家的掌声,我非常高兴,谢谢。”顾灿灿满脸笑容,弯腰致谢。

一个貌似是名记者的人举手提问道:“非常感谢顾小姐能够带来这么一部优秀的作品,刚才我看电影,感触最深的是她们两个在后半段有个生命的置换,生活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设置这种逆转呢?”

顾灿灿想了想说道:“这部电影是我们华夏一部小说改编而来。我们在改编的时候找到的最兴奋的点就是互换人生,她们需要有这样的改变。于是很自然的就要把死的人转变,安生是燃烧得很灿烂很快就熄灭的火焰,但她内心是渴望一个稳定的家的,所以她转变了。”

“顾小姐……”

又有几个人纷纷举手提出了自己的问题,顾灿灿一一作了解答。

她在台上优雅自信的表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描述闺蜜情感的电影是个小类目,这种温情电影拍摄的不多,但总有特定的受众群体。

欧美的《牛仔裤的夏天》、《欲望都市》、《亲爱的伽利略》等都是评价颇高票房也不错的关于闺蜜之情的电影。

不过讲述闺蜜之情这样细腻感情的,倭国和棒国拍摄的更多,精品也有很多。

比如棒国的《阳光姐妹淘》、《我的黑色超短裙》,这两部电影在棒国都曾在棒国掀起观影热潮。

而倭国对这样的题材更感兴趣。《花与爱丽丝》、《娜娜》、《东京朋友》、《亲爱的朋友》等关于闺蜜的电影在倭国上映后,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足以证明倭国人对这种闺蜜题材很是喜爱。

欧美市场顾灿灿没有去想,她瞄准的就是倭国和棒国。

《七月与安生》讲述的就是闺蜜之情,这个题材在倭国和棒国有一定的市场,顾灿灿希望影片能够吸引到这两国的发行公司,卖出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