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对童童的关注,则是当我在得到大纲之后的个人看法。因为童童让我不止一次联想到了sunr。sunr是一个如同蒲公英一般的女孩,坚韧不息,却对程晓羽的感情充满了崇拜和依赖,为程晓羽而生,为程晓羽而不朽。童童亦然,只是少了一些sur身上对人生的坚韧和理想的执着,但是多了一些sur所不具备的勇气和天真。我承认,我喜爱这样的女孩,如同寒冬里挺拔傲雪的青松,如同阳光照晒下的冰封雪顶。青松有多坚韧,她们对于爱情的执着就有多坚韧;冰雪有多坚寒,她们对于所爱之人的信赖就有多坚寒,风雪不欺,烈火不融。【洗毒点2:apapaplt反魔apapapgt的女主们都不会戛然而止,都会有一个归宿,都会让所有人满足。只是这个归宿的相对有利,呵,乔巴的节操。】
从剧情上来说,《反魔》和《妹偶》最大的区别就是《反魔》你跳过删除所有科普以后,不影响你享受剧情,但是搭配上了那些有着水字数嫌疑的软硬科普之后,整本书有了内涵和价值内核,不再是一本打发时间的厕所读物,而是值得你做读书笔记,列下书单记录观点并且促使你对人生对世界进行思考的作品。《妹偶》没有科普看不下去,但是有了科普也只是让你对乐理有了一个基础。
乔巴反反复复和我说,《反魔》是一本爽文,请允许我爆一个粗口,神特么爽文。这明明是一本《十日谈》,是一本《浮士德》,是一本《海底两万里》。我也有和乔巴说过,如果说《妹偶》带给我的色彩感是五彩斑斓的悲喜剧,那么《反魔》三卷阅读下来,则始终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灰色的薄雾,有些压抑,有些朦胧,但是总有一股吸引你探知下去的神秘感和压在心头的纠结。
《反魔》的确是一本爽文,无论是第二卷列车部分成默从容淡定的对着黑帮头目扣下扳机(请允许我实在记不住俄罗斯人那千篇一律的节奏感极强的名字),还是第三卷谢旻韫如同撕裂雨幕的彩虹一般对成默说出“这人间不值得你在意,但我值得。”,都无可否认的我感受到了灵魂的高潮,着着实实的戳到了我的g点,让我浑身汗毛倒竖,肾上腺素疯狂分泌。这是目前我在追的所有作品里没有一部做到的,也许应了那句话,前奏有多压抑,高潮就有多壮丽。
起起伏伏,但愿结局能到最高潮。
废话了这么多,其实只是希望看到这些文字的读者们,给乔巴这个傻子一些信心,给《反魔》一些耐心,不要太执着于一天一周的剧情平淡拖沓,忍无可忍时,就别看了,一个月宰一刀,或者一卷宰一刀,刚刚好。
上面这一段,是我的经验,但是我依旧想扶着棺材坐起身,发出腐朽的声音:乔巴你敢不敢一天五更,一月一卷!
苏某家
2018717
揉着困倦不已的双眼的夜
————写在《反魔》第三卷完
其实这篇东西我应该在第二卷结尾的时候就写出来的,可惜我是一个受不了没完没了断章的读者,也是一个有耐心的读者,所以我整整养了一卷半才继续享用乔巴的这本披着爽文外衣的《十日谈》。
所以很多受不了乔巴的拖沓、文青、科普的读者也错过了这篇书评,这让我很遗憾。
因为这是一篇洗地的软文。
我不太喜欢把自己写的这些东西叫做书评,一来是无名小卒一个,担不起评论的资格;二来自觉知识浅薄,更多的是从个人感性的方面去评说,缺乏足够的理性和多观点论证。但是若将自己的想法和一些文艺理论相结合,读后感又觉得不妥。
说了这么多的废话,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乔巴和《反魔》的处境和矛盾性。
从《妹偶》开始,我就喜欢边看书边点开书评,到了《反魔》亦然。和我有一样习惯的读者们,应该会发现,无论是《妹偶》还是《反魔》,书友们总是不由自主的分为两派,暂且称为改革派和保守派。
改革派的观点认为,乔巴的风格太特立独行,逆主流逆市场,应该有所改变;保守派的观点则觉得现在这样挺好,甚至应该彻底放弃向商业化文本妥协,走新文学甚至传统文学的路子。双方都有众多拥簇,也各自有各自的道理,我也就这个问题和乔巴谈过,乔巴说了一句话:全职写作要还房贷。
从民主竞争策略上来说,卖惨不失为很好的办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博取同情,但我觉得这个最大限度也有限。毕竟目前的受众范围太小,而且绝大多数的书友读者还是没有剩余价值的学生党。所以我认可乔巴的妥协,但总是需要变通的。
毕竟,穷则思变。穷加粗加大下划线。
这就导致了《反魔》陷入到了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坚持到现在的读者们,都是认可乔巴写作功底和文风的拥簇,但是小众的书无法得到推荐,甚至没法进行运营宣传。单从数据上来说,《反魔》的成绩还不如《妹偶》地震剧情时被腰斩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