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河马不是大象,大象会为了家族成员的死伤而疯狂报复,河马却不会,像大多数动物族群一样,保存有生力量、继续繁衍壮大,才能更长久的发展下去。
所以,公河马才会在杀死小河马之后,继续纠缠刚刚失去子女的小河马妈妈。
同样的事例有很多,比如说猴群里新换了猴王,新猴王会杀死所有的小猴子,刚刚失去孩子的母猴子通常也不会反抗和报复,只能默默地成为后宫的一部分。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动物世界,强者为尊,做母亲的也都希望后代更加强大,无论是杀死自己孩子的公河马,还是杀死自己孩子的新猴王,无疑都是强者的一份子……
其实鳄鱼头领的计划也算完美,相对来说,河马宝宝好对付多了,而且断尾巴鳄鱼由于身体的灵活度大受限制,战斗力也大大下降了,河马妈妈对它的关注度必然大大降低,计划应该容易成功。
但鳄鱼头领想不到的是,它们这边的战斗结束的太快了,以至于断了尾巴后好不容易爬上岸的同伙,还没接近河马宝宝就被发现了。
而另一头鳄鱼不知道是疼痛难忍还是嘴巴伤势过重,或者只是心里的阴影面积太大,在鳄鱼头领的一再催促下,始终没有前行一步。
河马妈妈对准鳄鱼头领做出了冲击的态势,鳄鱼头领明知河马妈妈是在虚张声势,却身不由己地后退了两步。
河马妈妈掉头就往断尾巴鳄鱼的方向冲了过去,并发出了低沉的怒吼声。
断尾巴鳄鱼猛地止住了脚步,见河马妈妈冲势凶猛,慌忙冲入了河中。即便是在河中不灵便,也比在岸上敏捷些,河马在岸上可是土坦克、装甲车!
河马妈妈却没有止步,一直冲到了和断尾巴鳄鱼平行的岸边,朝着断尾巴鳄鱼不住地怒吼着。
断尾巴鳄鱼觉得待在河中间也不安全,心虚地向同伙游去,它也知道鳄鱼多了力量大啊。
战况发展到这一地步,还真是让卡德莱、郝俊他们犯难了。
然而,河马妈妈的速度不容小觑,一甩尾巴扭身逃走的鳄鱼避过了要害,尾巴却没有逃过厄运,竟然被河马妈妈一口咬断!
鳄鱼拖着断尾,像丧家之犬一样,慌不择路地冲出了二三十米才敢停下。
这时,鳄鱼头领已经悄然冲到了近前,张开了大口,咬向了河马妈妈的后腿。
河马妈妈咬断了那条鳄鱼的尾巴后没有停留,在惯性的作用下冲过了五六米,迅速掉头往河马宝宝那里跑,刚刚好避开了鳄鱼头领的狠命一口。
河马妈妈跑到了距离河马宝宝三四米的地方时,止住了脚步,并用吼声喝住了要跑过来相拥的河马宝宝,紧接着转回身去备战。
河马妈妈冲过来,只是为了在宝宝和鳄鱼之间筑一条稳固的防线,并不是来和宝宝亲热的,宝宝如果距离太近,危险系数将几何式递增,它也就减少和鳄鱼们周旋的余地了,失去宝宝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河马妈妈的当前位置,算是处在深水区和浅水区之间的过渡地带,但鳄鱼们想通过在水中潜行而悄悄靠近也是不可能的了。
鳄鱼头领发出了呼噜呼噜的叫声,像是宣泄气恼的情绪,但时间有点长,更像是在排兵布阵。
随后,鳄鱼头领发起了冲锋,河马妈妈立刻迎了上去。两只水中猛兽的大嘴巴示威似的都张到了最大,却都没有咬下去。因为嘴巴对嘴巴的情况下,谁先咬,谁就有可能被对方咬得更狠。
鳄鱼头领没必要玩互相伤害,河马妈妈更是不敢那么做。
于是,两只水中猛兽只是此起彼伏的怒吼着恐吓对方,都想在气势上占尽优势,达到兵不血牙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如果论单打独斗,鳄鱼是没有什么胜算的,鳄鱼头领之所以这么“勇敢”,是因为它还有两个同伙。
另一条还没有受伤的鳄鱼,从水中悄然逼到了近处之后,猛然发起了冲锋,却不是张开大嘴,而是直冲冲地撞了过去!
河马妈妈和鳄鱼头领为了避免受到对方牙齿的伤害,都是一边怒吼着,一边微调着自己的位置。也就是说双方的步态都不稳,那条鳄鱼的冲锋只要撞实了,河马妈妈的身体必然歪向一旁,鳄鱼头领就会避开首当其冲的大牙,咬住河马妈妈的腮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