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百废待兴(中)

想要建立一个门派,按照马千良、张宇他们的说法,温德自己理解,大概可以分为:产业、师姿与生源三个大的方面。

其中生源是最简单又最复杂的。

简单是说,一个成熟的门派,一般都有稳定的生源,根本不必为之担心。

比如说白义山庄,它以马家为山庄主体,那么马家的子弟,自然都是白义山庄天然的弟子,只要天资说得过去,必然为亲传,能够得到悉心的教导。

除非天资不足,学不进去,才会换转为习文又或者经商。

比之稍次一等的,则是马家的旁支,以及与马家联姻又或者是支持马家其他那些外姓。他们中子弟天资出众的,或者父辈地位不低的,也能够成为亲传弟子;其它的则只为外门子弟,想要有所成就就要看运气,虽然也有结果不错的,不过更多的最后就是作为山庄根基的一部分,为山庄的产业忙碌。

最后剩下的,才是那些依附山庄的佃户,与山庄关系紧密的自由名,山庄仆人家生子,以及一些富户的非嫡长子。

除开最后那个,其它的更像是种奖励与补充,招生既不是固定的行为,而且还非天资出众,家世清白值得信任者,不会收之为徒。

而且一般也不会得到重视,虽然不是没有,但通常是不可能成为亲传弟子,学习到山庄那些高深、机密的武功的。

再说复杂,则是像温德、楚云秀这样,两个光杆司令就想建立门派的……

少了古代宗族、人生依附关系,大多数的平民子弟在马千良、张宇这些名门眼中,都是不怎么值得信任的。

人品所引发的信任危机,对古代这种简单的师徒教育是相当严重的。

猫教老虎这个寓言故事,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现实,不能一笑了之。

如何提防野心过大的弟子反噬,以及教会学生饿死师父这些事情……对每个门派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

为此,在楚云秀离开塞北时,她的义父马惊鸿甚至还亲自耳提面授了一番。而来到长安,马千良、张宇也不止一次提到过。

倒让温德有些郁闷,忍不住问他们,“这也信不过,那也不放心,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授徒啊?”

马千良他们给出的答案是,“最好从自家佃户中选,又或者发现好苗子就与那家人签订契约,建立起依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