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名单确定(下)

房间里面试的考官虽有五人,但实际上马千良、张宇以及曲明都只是旁观,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针对录取发表意见,真正做决定的,就只是温德跟楚云秀两个。

他们既然统一了意见,接下来的流程就很简单。

温德露出微笑,恭喜李明的面试成绩不错。

如果他们父子还没有改变注意的话,那么在出了这个房间之后,就可以找专门安排的工作人员去了解“入派须知”了。

不会立即收之为徒,因为张宇之前派出去的人还要验证李文达先前所说是否属实,而且收徒对于每个门派来说都是大事,是需要宴请宾客、见证,郑重举行的。

倒是所谓的入派须知不必温德专门盯着,因为这个东西,在这个年代一般都是大同小异的。

它有些像是《马三立别传》里提到的那种,以下是少许节选:

“马德禄的三儿子马三立拜周德山为师,又算拜门,又算授业。言明满师后,给周老师效力一年。授业期间,衣、食、住、行概由师父承担,出师后自理。三节两寿拜望师父,礼有厚薄,各凭天良……授业期间,死走逃亡,业师概不负责……”

而且要更加的苛刻与严格。

因为哪怕一名外门弟子,武功想要有所成,授业也需十年,这期间的所有花销,按照一般情况都是由门派在负担。

所以相应的,一名弟子有所成之后,也需要回报,为门派效力至少十年甚至更多。

这样算的话,一名弟子若是十岁入山门拜师,也至少要到三十岁上下才能获得更多的自由。

再以古代人的平均寿命,以及武林人士的阵亡率这些角度去看的话……甚至可以说,一名弟子一旦加入了一个门派,差不多一生都要与之为伍了。

而且不止是弟子本人,便是弟子的家庭也会因为这份师徒关系,而与加入门派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这样的结合有优点也有缺陷。

弟子对比门派,毫无疑问是居于劣势的,所以要是入门不慎,门派行事不端的话,那么别说是弟子,就是他的家庭被门派吃干抹净……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中不算新鲜。

这份的担忧,对每个打算拜师的人中都是存在的,甚至在云霄阁此次招徒中也有体现。

此次来云霄阁报考的人数不少,足有八百余人,可仔细计较下来,又能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既是此次报考的家庭,在成份上有着相当惊人的相似性。

八百多名考生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如李文达这样的。在长安少许的定产,或是小商家,或是富农。

他们比上,无法跟真正的富豪相提并论。

既很难承担一名武者在家教育子嗣的费用,人脉也找不到更好出路——比如加入有名的门派,哪怕只是“函授”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