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吾将遥遥与君助

跟着大文豪苏轼,高俅学到了相当多的东西,既练好了字,又学了不少的诗文。这样的一些本事,让高俅自此具备了在官场之中荡涤的能力。远的不说,作为当朝大学士,每天来找苏轼的王公大臣绝对不在少数,而作为苏轼的书记官,高俅也因此而认识了不少朝中的权贵。

当然,此时的高俅不过是个小小的书记官而已,朝中权贵固然知道此人名字,但是对他却是不闻不问的。大抵来说,也就是算混个眼熟,知道苏府当中有这么一个人,但是连名字为何,也都是不知道的。

但是,聪明的高俅没有灰心丧气。他知道那些朝中大臣是肯定不会主动去巴结他,所以他便反过来,主动地去巴结权贵们。比如今日来的是这位大臣,苏轼告诉了他这官员姓甚名谁,是何官职,高俅便将它记下来,甚至提前问好了这官员的容貌特点,避免弄错。等到与来客见面的时候,高俅总是第一时间在阶前以苏府书记官的身份,来迎接各路官员。各路官员见这人八面玲珑,每个人的名字、特点、喜好都清清楚楚,不由得渐渐对他起了兴趣。

然后,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便爆发了……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而被贬,流放黄州。他知道高俅并非笼中之物,便对高俅说道:

“高俅,昔日我苏家未曾负你,今朝是我苏东坡一生不幸,沦落至此,无法再与你更好的前途。你若是愿意,便自己去寻出路吧。日后若是飞黄腾达,也不必援助于我,只要不负我苏家与你过往之义便可。”

高俅凛然道:“苏轼大人对我高俅恩重如山,如今落难,我高俅无以为助,待到日后高俅飞黄腾达之时,绝对要为苏轼大人您平反昭雪,还苏轼大人在历史上的名节。”

苏轼很是感动,从此告别了高俅。不料,没过多久,就听说了高俅因为跟端王踢球,幸运发迹的事情,苏轼刚刚感叹高俅不愧是个人物,刚想期待着他能够为国为民,好好做事,可是接下来没多久,他便在各地的人们口中,听到了高俅结党营私的传说!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苏轼经过暗自的调查,发现高俅结党营私之事为实,心中大怒。可是,如今的他已然只是一个小官,这么个小官,又如何管得了高俅这样一个混到了二十万禁军教头的大人物?他只得恨恨地责怪自己看花了眼,将心中的怒火,强压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