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选择都是基于恐惧,而选择的本质就是对比,就是计算,就是避免对小的损失换来最大的收益。
但是,计算得失这一块,是由思维决定的。它利用之前的经验、信息、以及看待事物的认知方式,来共同做出选择。
与我无关!
老子就是那傻逼背景!
找到真实之后,我应该如何在生活中做出选择呢?
一旦利用计算做出选择,那么就必然牵扯恐惧进来,而且还把计算的根基建立在外部世界上。
外部世界属于“无法确定真实”,看似存在一些规律,给人以可控的感觉。
仔细想想,又能控制啥?!
自己脑袋里才多少知识?才多少信息?
凭什么有把握可以对未来做出决定性判断?
所以通过大脑计算做出的选择,其实是跟恐惧搏斗。而焦虑,不过是恐惧占了上风。
最后的结果就是,无论如何选择,都有恐惧参与其中。
啧啧……这跟赌有什么区别呢?
我赌,未来有很大的概率会按照我的想法发展。所以,做出选择之后,并没有太过于担心。
可是一旦未来的发展,超出了认知范围,那么一大波焦虑忧愁就会袭来。
终究一点,就是想要控制。而想要控制的根本原因,就是知道自己没法控制,被恐惧拉扯做出选择。
如何才能避开这个漩涡?
每赌对一次,就加强一次自我编织的定义。
若是赌错了,同样也会加强自我编织的定义,因为在建筑上面修补或者另外造一栋建筑,都是在丰富沙漠上的建筑群。
袁长文闭上眼,想要控制自己的思维,不再跟恐惧周旋。
却发现,根本没法控制思维。自己的脑海中,思维犹如万马奔腾,完全停不住!
靠!
连自己的思维都没法控制,还能控制啥?!
袁长文突然想到,有些念头的出现,是瞬间的没有经过思考的。
就像现在这个念头,就是突然出现的,那么它就没有经过计算,没有恐惧的参与。
好多时候,自己都会出现这种一闪而过的念头。不过自己要么没在意,要么仔细分析之后觉得荒谬而放弃这个念头。
现在想想,那种分析的行为才是荒谬的。
自以为是的把恐惧加入其中,自以为是的想要掌控,却不过是在脑海中的些许知识中腾挪。
第一个念头就是自己今后的选择!
袁长文很是高兴,因为这解决了之前无法选择的难题。
但是,如何保证这个第一念头,真的是第一念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