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我根本不敢放手,不敢让事情自己展开。总是认为自己参与控制,那才是最好的结果。但事实上,我的参与不过是建立在脑子里有限的认知之上,用那些卑微的知识引导自己。有什么理由说自己的参与,反而会更好?
最后,其实我是在恐惧“无我”。看起来,我是“爱”宠物,所以怕宠物过得不好之类的。但事实上,我为什么会“爱”宠物,因为“我是一个爱宠物的人”这个自我定义构建了角色。
也就是说,我划定一个局限,“我是一个爱宠物的人”,并且我认同这个自我定义。那么,我必须做些什么来证明自己是一个爱宠物的人。
我恐惧“我是一个爱宠物的人”这个自我定义消失,所以我做些事情来保持这个自我定义,比如担心宠物过得好不好,比如尽心喂养宠物之类的。并非我爱宠物,而是恐惧自我定义消失罢了。
先将一个虚假的自我定义认同为真实,然后不再争论这个自我定义的真实性,所有的看法和讨论都建立在这个自我定义真实的基础上。如果我无法表达“我是一个爱宠物的人”,那么角色就会痛苦难受。
袁长文皱着眉头,似乎还有点问题没有阐述清楚,似乎还有东西卡在这里,隐藏在表面之下。
“我是一个爱宠物的人”,这个自我定义是虚假的。我可以今天是而明天不是,我可以曾经是而现在不是,这种人为设定的扭曲,就是不真实的代表。
并非有一个真实的我,站在那里说“我是一个爱宠物的人”,而是经过这么多年的经历、生活,渐渐变成一个爱宠物的人。那么,这个自我定义就是我人为设定的,为了角色有一个突出的属性,可以跟其他角色交流。
当我将这个自我定义认同为真实的时候,就会忘记这其实只是一个虚假物,只是在背景上的添加物,随时都可以轻易移除掉。事实上,我经常在改变。
当宠物做出某些行为,或者我遇到某些事情,然后放弃“我一个爱宠物的人”这个角色属性,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曾经,我也很喜欢宠物……”这类的句式,难道还听得少吗?
矛盾点在于,当我否定“我是一个爱宠物的人”这个自我定义的时候,下意识我就设定了一个新的自我定义,“我是一个不爱宠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