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第一步98

不对。

又在想象斩杀之后的事情,真是的,这些东西有什么好想的?难道我要说服别人相信我吗?还是说,自己准备出书必须逻辑缜密,解答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

狗屎!

这种想象很不错,可以让我转移注意力,然后放弃斩杀放弃前进。就在那里研究指路牌,然后根据自己的推测来宣扬之后的道路。

想知道后面发生什么,自己上路自己过去就好了。

这种感觉就像一直不愿意丢弃指路牌,一直不愿意前进,对着脚下的泥土拥有深深的眷念。于是,根本没有前进。

更远。

这个词汇真是拥有强大的力量啊,我还没有完成,所以继续前进。

为什么我要去猜测距离山巅还有多远?为什么我要去对比别人的地图?

难道说,距离山巅还有二十年,于是我就不走了?既然决定一直走下去,那么何必去知道具体的时间呢?何必去拥有那份所谓的掌控感呢?

谁在想要掌控?

角色。

事实上,角色一直想要掌控,似乎必须掌控。如果我不掌控,任由事件自己发展,那么角色去哪里了?没有角色的扭曲,没有角色的自我定义,那么角色存在与否似乎没有多大的区别。

就像,等待朋友过来聚会。不管他是一个小时后来,还是两个小时后来,我们都会在这里等待。既然这样,干嘛还要打电话询问他的行程,仿佛必须要掌握对方到达的时间一样。

比喻不合理?无所谓,反正我已经了解其中的精髓,至少我非常明白自己想说的。

触碰真实,意味着斩杀角色,绝对不会保持长久的感恩之心,或者谦逊仁慈和蔼的形象。这些东西,不过是角色自己的想象而已。

角色处于二元对立的世界中,当然会有好坏之分,那么将一个完美的“好”的形象堆积到佛陀耶稣之类的圣人身上,是一件非常正常的想象。正常到,几乎没人会否认这一点。

但是,跟真实毫无关系。

斩杀角色触碰真实,感恩的并非什么人和事,并非什么所有的苦难最后都会微笑的讲出来之类的。而是感恩“道”,创造出这么一个游乐场以供自己玩耍。

同样,角色的行为根本不会影响真实。而且,上善若水。那么,圣人所穿戴的角色,同样可以顺着地形而发洪水,同样可以做恶事以造成生灵涂炭。

讨论角色的行为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角色不真实”,好,整句话结束。没有什么如果、但是、也许之类的屁话,角色不真实,那么斩杀角色丢地角色,角色的各种行为都不在我关心讨论的范围之内。

矛盾在于,我这辈子都将正面的形象等同于真实。仿佛,只要我做到尽善尽美,那么总有一天我就能触碰真实。

狗屎!

这只是角色的恐惧而已,如果别人伤害我怎么办?所以,最好大家都是有道德的人,大家都是好人,这样就不会有人伤害我了。

不是恐惧,是什么?

自然而然,我会问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有人伤害我,我应该怎么办?

管你怎么办!

角色不真实,所以角色的行为根本无所谓。当我认同自己是角色的时候,当然不允许自己受伤,当然不允许自己的拥有之物被破坏。

但是,当我明确知道自己跟袁长文这个角色毫无关系的时候,我会怎么做?

答案是,怎么做都可以。可以逆流,做出一些角色喜欢的行为。可以顺流,也许是角色不喜欢也许是角色喜欢,谁知道呢?

这种不确定的答案,角色非常讨厌,必须找到一个合理而且确定的答案。但是,我做不到,没有任何人可以做到。如果我认可某种确定的行为模式,那么就是在丰满角色而已,与真实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