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 第一步168

整个二元世界都是虚假,袁长文这个角色也是虚假,那么为了一个虚假的角色而努力成就人生巅峰,意义何在?并且,这种人生巅峰不是我认为的,不是我思考得来的,而是整个天下强行灌输的。

整个天下想要我追求什么,我就要跟着去追求?对于一个触碰真实的人而言,这种想法除了荒谬还是荒谬。大家都在追求成功,追求人生巅峰,追求被他人肯定,最好是被全世界的人肯定。这些,跟我有什么关系?

当我为了袁长文这个角色的虚荣而努力的时候,就已经陷入恐惧的操纵之中。我都不认为袁长文这个角色真实存在,又怎么会努力去证明角色的真实存在呢?

必须要认为角色真实存在,才会想要让角色更好更快更强,对吧?

不跟随天下的设定,不跟随整个天下的扭曲,不去做天下的第一人,而是按照怦然心动来行事。只有这样,才能够打碎模板角色成为自定义角色。因为脑子里的扭曲就是狗屎,跟随这些扭曲,哪怕最后成为“天下先”,也不过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而已。

依旧处于恐惧之中。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我不明白这个“成器长”是什么玩意,不过我也不需要明白。

如果《道德经》不是讲的这些内容,那么这本书就是垃圾。

卧槽!

袁长文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这么自大?不过,自己还能有自大这种情绪吗?角色被崇拜,自己还能感受到骄傲吗?

这一切,难道不是只能这样发生么?

“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如果老子真的触碰真实,那么这个所谓的慈,根本不是仁慈或者慈悲。反过来说,仁慈或者慈悲根本没法解释这个“慈”,也没法完全表达这个“慈”的含义。

当修到真实之后,自然就会处于一种无惧的状态。当我不再将人生视为磨难,当我不再将生活视为痛苦,当我脑子里没有种种扭曲之后,那么我会怎样对待世界发生的一切?

当我认为生活只是一个游乐场的时候,当我不心怀恐惧去选择的时候,当我相信世界只是为我建造的乐园的时候,我会怎样对待世界发生的各种事物?

《道德经》用了“慈”这个字,我比较喜欢用“不害怕生活”。“慈故能勇”,只有不害怕生活所以才可以勇。在别人眼里看起来的勇气,那些需要莫大勇气才能做到的事情,比如辞职去旅行。

但这些事情对于一个不害怕生活的人,算什么勇气?对于一个触碰真实的人,整个世界都是虚假的,工作并没有比拉屎重要的人来说,根本不存在勇气这种说法。

我只是耍而已,难道去迪斯尼乐园还需要什么勇气?难道在公园里漫步还需要什么勇气?我只是从公园的这个娱乐项目走到另外一个娱乐项目,这需要什么狗屁勇气?

勇气这个词语的存在,本身就是在恐惧的操控下才会显得有意义。我不害怕生活,那还谈什么勇气呢?只有存在一个害怕的东西,那么才会存在勇气这种说法。

袁长文叹了口气,看来自己开始删除脑子里的词汇,这些词汇自己竟然从来没有思考过。仿佛,别人教给自己,自己就好好的拿着。从来没有想过,这些词汇究竟代表着什么,究竟在怎样的情况下才会存在。

二曰俭,这个俭绝对不是什么节俭、勤俭之类的。勤俭节约这种词汇,不过是人类的扭曲,不过是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态度,这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生活方式。因为没人敢推崇奢华浪费的生活,这样会对整个社会的根基产生一定的动摇。

并且,会因为财富两级分化之间的仇恨。一旦推崇奢华浪费,那些没有能力浪费的穷苦人士,就会非常难受以及产生仇恨。而推崇勤俭节约,会产生一种幻觉,“那些有钱人还不是跟我们吃得一样”之类的。

一种莫名其妙的胜利就会弥漫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