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四章 第一步194

当然,这不是什么勇气之类的问题,仅仅是浑身不舒服的状况比不上恐惧来得强烈而已。一旦到达根本无法忍受的地步,什么恐惧什么金钱统统滚蛋,然后像疯子一样去寻找真实。

就像我一样,斩杀是否前进跟知识、智慧毫无关系,仅仅是仇恨脑子里的扭曲和恐惧“没有角色”之间的较量。

我能做到的事情,各位看官没有理由做不到。

哈哈!

我算什么东西,仿佛认为自己已经君临天下,所有人都应该跪拜我吗?这是不是恐惧的伎俩?这是不是角色的求生?

凭什么认定这些章节会发出来?凭什么认为此刻还会有看官存在?

既然是猜测,那么请拥有猜测的态度,ok?

袁长文再一次开始讨厌自己,似乎这么多年来,说出一些肯定句仿佛就像拉屎一样自然。关键是,这些肯定句不仅仅充满了假设,而且很明显属于“我认为”的范畴。

那么,这些肯定句算什么肯定句,而讲出这些肯定句又在让谁变得迷人?

试想一下,一个只能说“也许吧”、“可能是”、“我不知道”的人,谁还愿意跟他交流?谁不想听到别人带着自信的夸夸其谈?

如果我被人喜欢,那么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角色的属性还非常浓厚。我的斩杀根本没有什么进步。

因为,只有角色才会喜欢角色。

庄周梦蝶,这个故事我们都学过。

那么,究竟是庄周梦见自己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成了庄周?

我们从来都对这个问题一笑而过,仿佛根本不需要问题,仿佛这个问题就像一个白痴问题根本不屑回答。接着,我们会谈论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子的哲学体系,然后谈论庄子的生平之类的。

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是庄子触碰真实之后写的,还是触碰真实之前写的。甚至,有可能这个故事只是后人的编撰而已。故事究竟是谁的作品不重要,关键在于故事提出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没有认真思考以及回答?

角色知道这是个致命的问题,所以将注意力转向其他方向,什么庄子的思想体系,什么存在主义虚无主义,什么庄子一生的经历,什么各种古代思想流派之类的。

并且,这种知晓的越多,就能够越获得角色的崇拜以及赞赏。结果就是,没人关心故事里的问题,大家都在忙着丰富知识。

真是见鬼了,明明一个可以探究虚假的问题,却被轻易放过。但是那些权威人士却能够口若悬河的讲解什么真实与虚假,还发明什么哲学专业词汇,似乎看不懂就是外行人就会被鄙视之类的。

回答“究竟是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庄周”这个问题,必然牵扯这个世界的真实性。那么,只要诚实的思考,就能发现,我根本没法确定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

然后,无法逃脱面临这个问题,所谓的我究竟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呢?没有理由讲,我无法确定世界的真实性,却可以确定我这个人的真实性。

那么,对我这个人的真实性产生疑问之后,自然会思考关于肉体和思维的真实性。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不会触碰真实,但必然会发现脑子里的知识其实只是一种扭曲。

不可避免的,抛弃脑子里的扭曲就变成顺理成章的事情。既然不能相信脑子里的扭曲,那么只有感受生活的流动,一种“不害怕生活”的状态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估计连这句话的孔子都没有做到这点,因为一旦做到这点,那就根本不可能认为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同时也必须承受,所谓的君子之道,所谓的君臣之道,所谓的仁义礼智都仅仅是人为的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