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 第一步200

那么,如此众多的书籍,《道德经》、《古兰经》、《圣经》、《世尊之歌》,其中的比喻也仅仅在某些时刻有用。甚至,那些所谓记录佛陀言行的书籍,里面的比喻也仅仅对当时的人当时的想法有用。

我知道,很多人都认为这些书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认为里面的比喻自己没有理解,这完全是自己的问题。可是,这些书籍都是几千年前的,当时人们的思想跟现在不同,那么自然导致某些比喻只有当时的人才会产生明显的触动。

宣称自己看不懂似乎并不丢人,反而还有些洋洋得意,毕竟自己是专研这些书籍而不是只知道赚钱的人。但是,宣称这些比喻没有意义,那么很多人就会通过情绪来进行反抗。

仿佛,这些书籍永远都是高于我的存在,仿佛我永远没法触及那些书籍的高度。也就是说,明明自己已经超过这些书籍,却不得不因为这些言论而怀疑自己,或者,暂时相信书籍依旧在自己之上。

这种荒谬的想法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认可的?

某些人研究这些书籍一辈子,都不敢说自己已经超越这些书籍。我一个半吊子,甚至连全文都没有通读,就敢宣称自己已经超越这些书籍?

可笑啊!这种理论不知道泯灭了多少人!有谁考虑过这种理论的荒谬吗?

就像一个人宣称自己在驾校几十年都没有毕业,你一个区区几个星期的学习,竟然敢宣称自己已经毕业了?竟然敢说驾校已经教不了你什么东西?

没有超越这些书籍,是因为大家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书籍在讲什么。一旦将目光对准,那些深奥矛盾的地方就会消散。

真实,那份觉察就是一切,这些书籍只能讲这些东西。

如果这些书籍不是关于触碰真实的文字,那么就是垃圾书而已。

如果没有一个苹果,为什么我看见苹果的时候,其颜色气味触感等等都要比想象一个苹果来得清晰呢?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也是我曾经一直被困扰的问题。

后来才发现,这个问题根本不用回答,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种猜测。

我觉察到角色在想象一个苹果的时候,苹果的颜色气味等等信息都比较模糊。而我觉察到角色拿着一个苹果的时候,颜色气味触感等等信息都会丰满很多。

以上,则是我觉察到的内容。那么,如果假设有一个苹果存在,确实很好解释上述觉察到的内容。有一个真实的苹果,的确能够满足上述觉察到内容的状态。

但是,无论如何“很好解释”,无论如何“简洁明了”,无论如何“合情合理”,都没法改变“有一个真实的苹果”仅仅是一种猜测而已。这是一个假设,其猜测的本质是无论如何也没法推翻的。

那么,用一个假设来作为问题的起始句,仿佛是一个已经确定的真实条件来进行反问。这种提问的方式本身就是扯淡,任何试图回答这种问题都已经先承认那个假设。

就像马里奥会问,如果我没有看见公主被大魔王掠走,为什么我要去跋山涉水拯救公主呢?

如果没有宇宙大爆炸,那么宇宙是怎样形成的呢?

如果将所有科技全部换成神明在操控,同样可以解释很多问题。任何分子原子的运动,我都可以说是神在控制。

如果没有外星人,人类的科技怎么可能如此迅猛发展?为什么几千年来人类的文明都进步如此缓慢,如果没有什么外力帮助,那为什么会这样跳跃式发展?

这类问题还可以提出很多,问题的前提条件就是一个假设,所以根本不需要回答。看见那个假设,就已经摧毁了整个问题。

我觉察到的内容在变化,但谁知道这种变化是如何引起的呢?此刻我觉察到的画面是一个部分躯体身边是卧室的床,下一刻我觉察到的画面是一个部分躯体周围是卧室房门,难道我就可以宣称是这个躯体从床走到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