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脚踏实地,这种目标感清晰,这种所谓的朝着梦想前进,都不过是脑子里扭曲的完美欺骗。怎么可能脚踏实地?都没有角色存在,这个世界不真实,思维也仅仅是设定好的玩意,还能脚踏实地吗?
一方面脚踏实地,一方面又在恐惧未来,在自己编织的故事中跌宕起伏。真是不明白了,究竟是脚踏实地还是摇摇欲坠呢?
我脑子里还有多少这种扭曲?还有多少对未来的预测?将这些预测当作真实,然后紧紧抓住,于是就可以进行各种话题讨论之类的。
狗屎!
那些话题讨论,不管是什么公交车让位也好,还是什么尊老爱幼之类的。无非就是一群人脑子里的扭曲对抗另外一群人脑子里的扭曲,有什么意思?
双方都没有道理,双方都是将扭曲当作真实,双方都是扯淡。就是这样,就是这么荒谬,没有什么应该的必须的。而情绪的反应,就是来自于脑子里的扭曲和觉察到画面内容的互动。
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也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
唉,这个问题到现在依旧能困扰我,请问这个问题是多少章之前的内容?天啊,是我太愚蠢还是误导太精妙?
真是不明白了,世界末日似乎自己根本不害怕,而要是家里被偷了就会恐慌不已。这种想法是如何产生的?这种荒谬到无法改变的状态,除了梦境还能在哪里存在?
这么多年来,预判是否成为本能。每做一件事情,都会去权衡其结果。可笑的是,这种权衡的资料来自哪里?脑子里的局限什么时候有资格成为预判的最终审判长?
仿佛,脑子里的扭曲觉得没问题,就是没问题。
我不知道。
这种状态才是最好的状态,为什么要排斥“我不知道”呢?为什么要诋毁“我不知道”呢?
“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怎么可以这样?”
这句话非常耳熟,并且潜移默化影响了我的想法。
比如,两人之间似乎应该有这种默认规则,就是“我对你好,那么在某些事情上你就得听我的,如果你不听那么我就会难受,然后开始埋怨你。”
情侣之间这种默认规则特别严重,但并不是只有情侣之间才会有这种默认规则。就连自己养的宠物也会有这样的想法。
主人会认为,我给你吃给你住给你洗澡,你竟然不听我的话?叫你回家你竟然不理我?然后主人就开始不高兴,甚至会想着把宠物关在外面饿一天之类的。
这种模式,可以套用在任何场景。
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老师跟学生之间,同事之间,几乎有人的地方就可以套用这套默认规则。
真是好笑了,这套规则是谁建立的?
我不想讨论什么情商,什么和谐相处之类的。凭什么这套规则可以影响我?为什么我脑子里依旧残留这份扭曲?
最根源的原因,就是相信脑子里的记忆。似乎,我记得我曾经对宠物好,对父母好,对妻儿好,所以现在,你怎么可以不听我的话呢?
一旦移除时间,这些东西就会显得荒谬无比。
就算不移除时间,这种默认规则也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恳求而已,只是建立在恐惧之上的卑微交易罢了。
别人怎么做是因为只能这样做,所以,这无非是我脑子里关于别人的虚拟数据,跟觉察到画面内容产生了冲突。凭什么认为脑子里的虚拟数据就是正确的?觉察到的画面内容就是这样,哪有什么为什么呢?
角色想这样,但是觉察到的画面并非这样,所以角色产生种种情绪。可是,角色的想法算什么东西?为什么角色的想法要得到满足?为什么角色许愿就必须实现?
角色一切都只是觉察到的画面元素而已,思维、躯体、愿望等等,跟花草树木没有任何区别,也不会因为角色一直出现在觉察到的画面中,就显得高贵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