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无法控制袁长文这个角色,只是体验,只是觉察,一切都只是画面元素的呈现。
我还没有完成,只是感觉很好而已。
真的很好,我根本忍不住想要跳舞。
哪怕自己在湖水深处,哪怕自己一无所有在陌生的星球坠落,但内心的喜悦不断弥漫。
就像之前那种不断弥漫的吞噬感,还有抑郁低沉一样,瞬间扩散到整个身体。
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好担心的,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值得担心,那种努力去拼搏的想法变得荒谬无比。
那些励志热血,感觉完全就是在扯淡。
去聆听认知升级,还不如看乞丐讨食。
励志书籍之中,全部都是恐惧,曾经那种认为某句话很有道理的想法,也不再存活。
都是毫无滚据的肯定句,都是偏见。
哪怕仅仅是描述真实,这只是指路牌而已,本身并不真实。
更何况,有什么东西可以描述真实?
再怎样的描述,指路牌跟风景点之间的区别,完全是两种层面的区别。
当然,书籍并没有错,只是画面元素的呈现,就像某个人在这里说了某些话。
我没有必要去反驳,因为这只是画面元素的呈现。
但我也没法相信,那只是脑子里的扭曲,那只是“我认为”的内容而已。
现在,不像斩杀,反而像在描述自己的状态。
趁着这股轻松自然,描述自己此刻的状态,嘴角上翘到忍不住想要大笑。
漆黑的湖水似乎根本不是问题,自己的死亡似乎也不是什么问题。
老妈的死亡,妻儿的死亡,似乎变得理所当然。
我抛弃老妈,我抛弃妻儿,似乎也没有什么阻碍。
那些道德那些孝顺,都变得莫名其妙,似乎很难相信自己曾经牢牢抓住过这玩意。
砰,没有了。
就像分身术的消失一样,无影无踪。
我没有必要去抓住那份轻松和自然,也没有必要去抓住那股淡淡的无惧。
这是斩杀完成之后,顺便就会出现的玩意,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就像练刀的武者手上自然会有茧子,就像失去双臂的人自然不会握拳一样。
所以,关键点在于斩杀,而不是模仿。
角色怎样都无所谓,看起来是我在掌控角色,但这种想法本身也是画面元素。
没有什么是这份思维掌控的,都是画面元素的直接呈现。
所以,好人坏人,思维敏捷思维愚钝,爱炫耀爱低调,这些都只是画面元素的呈现而已。
我要将袁长文这个角色整体全部扔掉,没有什么好在意的。
所有的所有,都只是为了取悦我,如果不是,那么就说明我走错了位置。
或者,顺流需要之类的。
不需要过多的去解释,因为这本身就是丢弃脑子里扭曲之后的状态,怎么可能被脑子里的扭曲理解呢?
况且,我又不需要说服别人,更不需要教导别人。
努力去说服去完善,跟脑子里的扭曲打交道,在我眼里只是一种匪夷所思的冲动。
不需要什么理论,我的言行思维就是理论就是规范,而不是反过来。
情绪的拉扯,归根结底依旧只是画面元素的呈现。
也就是说,画面元素要呈现一个被恐惧拉扯的角色,于是就这么呈现了。
跟角色是否斩杀,跟角色是否努力,这些都没有关系。
袁长文这个角色不是我,我只是觉察到关于袁长文这个角色的种种。
我在画面元素之外,那份觉察、意识,才是真实。
为了角色着想,这只是脑子里扭曲自编自导的狗屎玩意,去抓住什么去相信那些毫无根据的肯定句。
袁长文这个角色根本就不存在,就像梦境中的角色一样,当我知道自己在做梦的时候,那些所谓的社会规则、所谓的亲情爱情,自己会遵守多少?
唯一衡量行为的,只有自己舒服与否,也就是所谓的自私。
不需要考虑别人,也不需要考虑什么道德之类的,完全只考虑自己是否舒适。
没有恐惧参与,仅仅是怦然心动的生活。
不会多么开心,也许刚刚开始的时候会非常开心,毕竟彻底扔掉脑子里的扭曲,这种轻松感在最初的时候特别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