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在学校讨论课舌战群雄,把自己新学到的华国传统知识宣扬一番,让满室老外目瞪口呆。
期待昨天山道边含苞待放的野花今天会不会盛开,几天不见的小松鼠在晨跑时还能不能遇动。
更期待足球能变得更温顺一些,像隔壁邻居养的吉娃娃,围在脚边四下欢跳,但别人总诱骗不走…
瓦希里即使有几十年的执教青少年经历,但余晖的迅速改变也让他看得有些迷惘。在他的认知中,16岁以后球感就不会增涨是个铁律,可余晖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肉眼可见的提升华丽丽的打破了他的固执。连同经常过来训练的顾烁、王一繁以往动作的刻板、僵硬都有改善,就不能按卢卡斯说的爱情的力量去解释。
对这个情况很疑惑的瓦希里特地找了克劳琛讨论,结果克劳琛告诉了瓦希里一堆文化的东西。说东方文化对慢的理解比西方文化更深,在细腻和柔和上身体和思维都更有天赋等等,什么禅呀道的,听起来很神秘的东西把瓦希里唬的一愣一愣,又没更好的解释,只好接受了这种说法。
事实上,克劳琛说的有些道理,华国文化和思维对技巧和灵巧性的东西的确有帮助,身体更适合。但更重要的是,余晖包括顾烁、王一繁心里各自绷的那根弘放松了下来,之前的僵硬、刻板大都是人为和环境施压造成的结果,经过前期训练比赛的厚积薄发,再加上华人的这些天赋,放松下来后立刻展示出了明显的效果。但这其中,人为的影响远大于天赋的加成。
拉多夫采尔的假期也不过是触发这种蜕变的一个诱因而矣。
对余晖来说这些只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小事,对关注他的教练们可不是。消息从瓦希里到克劳琛,然后传到刚刚结束休假的施特赖希耳中,第一时间就约余晖到训练场聊聊。
守卫老弗格特毫不客气的挡下了他不认识的amggt,不过见到余晖后立刻换上了和蔼的笑脸,不过随后有些忧色。
“小子,听说你没有休假,这么近这么久,也不知道来看看老弗格特吗?”
随后在余晖又道歉又解释后,特地点了一句:
“你们这帮小子算是赶上了好时候,芬克那会即使球员买了豪车也不敢开到俱乐部…”
余晖知道这位一直对他很友好的老人是担心他拿到高薪后堕落下去,直接回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