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国之恶疾

刘备的日常 熏香如风 2580 字 2024-04-21

东郭则交由大将军麾下虎贲清剿。又命城门校尉赵延,严守城门,谨防贼人趁乱逃窜。

北军五校,每部兵士不过七百。五校齐出,亦不过三千之众。

攻坚克难,力有不逮。清剿邪教徒却是足够。

更何况,但凡有大量邪教暴徒的聚集地,皆由辅汉大将军一力承担。余下这些杂鱼,还有何难。

陛下早早罢朝。领文武百官居高远望。

见洛阳内城亦有兵士往来,四处抓捕。百姓奔走呼号,一片兵荒马乱之景象。百官多有人惊惶失措,各自面如土色,互相窃窃私语。

“此乃辅汉大将军抓捕太平道妖人。诸位无需惊慌。”陛下似胸有成竹。

太常杨赐大喜过望:“天佑大汉,天佑大汉!”

陛下笑道:“卿为司徒时,曾上书言:‘角诳曜百姓,遭赦不悔,稍益滋蔓。若下州郡捕讨,恐更骚扰,速成其患。’今辅汉大将军,大张旗鼓,全城海捕。岂非‘速成其患’乎?’”

“难得陛下还记得老臣之上疏。”杨赐叹息道:“古有‘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乃因此一时而彼一时也。若将太平道比作国之恶疾。老臣上疏时,疾在腠(u)理,不治将恐深。今疾在肠胃,不治将深入骨髓。所谓沉疴用猛药。辅汉大将军以雷霆手段,快刀斩乱麻。正当时宜也!”

“若‘速成其患’,又当如何?”陛下再问。

“大乱方能大治。蛾贼一起,陛下便可遣一上将军,发天下之兵,剿而灭之。张榜安民,再兴王道,何愁江山不定?”杨赐谆谆善诱。依稀间,仿又回到了陛下少年,为其传道授业时的光景。

“何人可为上将军?”陛下微微一笑。

杨赐张了张嘴,转而笑道:“一切全凭陛下圣裁。”

啪!

玉佩应声粉碎。

帘外大将军何进,越骑校尉何苗,急忙躬身。

“如此良机,因何不在其中!”何后怒急发问。

“皇后息怒。此乃辅汉大将军,蓟王刘备牵头。并未知会我等,故未知也。”大将军何进瓮声答道。

“我再三叮嘱大将军,定要与蓟王时常走动,互通有无。音犹在耳,为何不听?”皇后再问。

“我是大将军。他乃辅汉大将军。位次在我之下,理应先来拜见我才对。”何进粗声答道。

“……”皇后怒急而笑:“辅汉大将军,又贵为蓟王。大将军为何不比爵位?”

“这……”何进顿时语塞。

“敢问皇后,又该如何补救?”越骑校尉何苗,这便问道。

“太平道反贼被押入大牢,必遭审问。受不过酷刑,定会供出同党。我这便去求陛下,让大将军主审。其后该当如何,皆看大将军手段了。”

“臣,定不负皇后所托。”大将军何进急忙表态。

唉——

皇后在心底叹了口气。

自家的血亲兄弟。一个个蠢笨如猪。不堪大用。转念一想,倒也比董太后那两个外戚略强。这便收拾心情,赶去西园与陛下相见。

此去,又免不得讨价还价一番。

赶在抓捕太平邪教徒前,蓟国明轮船队已先行启航。

“旧於王城东北开渠引洛水,名曰阳渠。东流经洛阳城北,出建春桥石下以输常满仓。”

明轮船队经阳渠入洛水,顺流直下。是夜,已入大河。

千石大船一字排开。

末尾一艘明轮船,堆满货箱的船舱。

一贴着“蓟国南港都船令署”封条的货箱,忽从箱内伸出一截雪亮的刀刃。

刀刃沿箱盖四周缝隙,飞快的划了个圈。斩断封条和麻绳,箱盖遂被从里面掀开。

但见一人身着劲装,黑巾蒙面。手持连弩,飞身跃出。

左右环视货舱,见四下无人,寂静无声。这便略微松了口气。无声跳下,四处查看。确定无人,遂以暗号招呼同伴。

须臾,舱内上层货箱接连掀开。一个个劲装大汉,很快聚拢到一处。

“大哥!”

“杀人夺船,依计行事。切莫走漏风声。”

“喏!”劲装大汉从箱中取出铠甲兵刃。互相帮衬着披挂整齐。便有人拖来木梯,向上层船舱攀去。

麻利的撬开锁扣,掀开舱门。正要登上前甲板。

忽听砰的一声。胸前火星迸溅。

一支飞虻箭穿心而过,直没入尾。

呃……

两眼一翻,登时气绝。

“不好,有埋伏!”

话将出口,乱箭如蝗。

接连有人中箭身死。头目大叫:“速退入船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