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杂面饼子是陈面,干吃拉喉咙,但是捏碎了泡进汤里,唏哩呼噜就能喝下一大碗!
寡妇自己先吃了一半,恰此时汤也不那么滚烫了,把大海碗递给女儿,小女娃娃看了看碗里的分量,小声说:“娘,你先吃。”
“娘吃饱了,小丫吃吧。”
小女娃娃又看了看碗里,然后埋头就喝,喝到肚皮滚圆,恋恋不舍地舔了舔碗,抬头说:“娘,肉汤真好喝。”
那寡妇第一天结束之后,还领到一贝壳的油脂和三匙盐!
领头的大婶说,油脂是擦手的,不然万一干裂了,做活计就像上刑,盐则是今天的工钱。
寡妇捏着手里的东西,心底开始有一个念头:这东家可千万要长命百岁长长久久地在这儿雇人才好!这样自己就能养活小丫了。
哈密附近乡下一寡妇带着女儿去做活不仅有中饭吃还有盐可以领的消息像长者翅膀一样传开了,后来的人中,有真心来谋生计的,也不不乏手脚不干净的,不过后者被抓了三四个典型之后,直接送官重罚,这股子刁民风气就被刹住了,人人都晓得,东家心善,但是不是吃素的。
阴干十多天之后,一批一批的腊羊肉开始往东边运,而购买这些羊肉的薛家,也成为哈密榷场上有所斩获的第一家商号。
薛家商队中,除了账房,其余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老掌柜倒是想来,可惜身体不允许,硬是走了半路,在太原府吃不消了,之后老掌柜只能对账房叮嘱:“去了西北,一切听林大人的管事安排,切莫冲动行事。”
账房很听话,将老掌柜的吩咐记得牢牢的,虽然不知道置办庄子干什么,但是西北地广人稀,买的不是田地,又在边境,便宜得不像话,不比京城郊外之十一……那就买!然后收羊毛、买肉、买盐、雇人……干干干,林大人府上的管事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干!前后也花不了几千两银子。
【大爷嘱咐过了,两万两以内随便花!】
西北那边因为榷场的开设,整个冬天都陷入一种狂热的气氛中。
有官道路好走,河西走廊没强人;有榷场有仓库,货物来了可互通有无;虽然有官牙定价收税,利润不比走/私大,但是安全啊!不用担心被谋财害命!
因此,西北喜信连连,只两个多月,就收了五万贯的税费!
这还只是两个月!这还只有瓦剌而已!
想想明年整一年十二个月,蠢蠢欲动的亦力把里、死鸭子嘴硬的鞑靼……保守估计四五十万贯不是梦!一贯千钱即一两,那就是白银四五十万两啊!
户部钱尚书的眼睛都要变成孔方兄了,在陛下提议褒奖林如海等人的时候,他第一个跳出来支持,比起要避嫌的宝玉,不知道积极了多少倍!
…………………………
腊月中,陛下又有褒奖与林如海,不过念着路途遥远,什么太湖石雨花石之类的都直接赐进了京城林府,送去西北的,只是赏赐的单子而已——这倒不是十六抠门,而是贴心了,据说林如海喜欢这些风雅的物件,再说了,这些奇石价值也不便宜!
十六悄悄与宝玉说:【没事,我不喜欢石头,那玩意儿不顶吃喝,是父皇私库里留下的,赏人正好。】
也是一如既往地耿直。
最近,王氏最近心里很不得劲,宝玉都回来快四个月了,怎么黛玉还是没有喜信?
但是年底事儿忙,她不敢去作妖,就怕从婆母那里讨来的差事又被大儿媳拿走了,遂打算过了元宵再提此事——【天底下哪里还有我这么宽厚的婆母!】
王氏自己捧了自己一把,暂时压下了为难小儿媳的念头,开始专心考虑在年节中露一手,捞回点管家权的事宜。
某日,李纨来同婆母商量给各家送年节礼之事,便成了王氏发作的一个节点。